孟剑卿没有想到的第二件事是,讲武堂的伙食居然会如此之差。
饭堂的条凳又窄又硬,只能勉强支撑,存心不让他们坐下来好好吃一顿一般;坑坑洼洼的长桌上,粗窑土碗和竹筷一溜排开,不过是每人一碗糙米饭和一碟咸菜。
新生们难免嗡嗡议论开来。
讲武堂的副总教习蔡本踱了进来。
虽是新生,也有不少人听说过这位以严苛著称的蔡总教习。据说蔡本原是洪武帝贴身小校,屡建大功而封千户,驻苏州卫所——那可是张士诚的老巢,足见洪武帝对蔡本的信任;前几年哄动一时的高启案,便是由蔡本揭发,弄得那位被誉为当今诗人第一的高启被腰斩,好像还牵扯到其他一些颇为棘手的事情,蔡本由此被调回应天,奉诏筹建讲武堂,以避开外面的麻烦。论职位,蔡本只是副总教习;但是总教习挂的是太子朱标之名,太子政务繁忙,一应事体,全都交给蔡本管理,是以他这副总教习,权大无比,讲武堂中,人人都知道蔡总教习才是真正的总教习。
蔡本一进来,便有一种阴沉沉的压力,新生们不由得都静了下来。
蔡本环视四周,慢慢说道:“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正如俗语所说,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若是连口腹之欲这一关都捱不过,算什么好男儿!”
新生们互相看看,一个个在心中会意而笑。“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是蔡总教习最爱说的训词,于是顺理成章成了蔡总教习的绰号,也有刻薄人在前头另加一个“苦”字——苦菜根。
一片寂静之中,有人怯怯地发问:“请问蔡总教习,我们要捱多长时间才算过关?”
蔡本犀利的目光刺了过去,那名发问的新生不觉瑟缩了一下。
蔡本慢慢答道:“捱到我认为可以过关的时候。”
饭堂中几乎所有新生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蔡本坐了下来。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两年多来,蔡总教习一直坚持与学生共同进餐,好让他们没有理由抱怨。
新生们不免更是连连抽气。想想以后三年,都要在这样一位总教习的眼皮底下渡过,这也太可怕了……
钟声一响,诸生齐齐举箸,风卷残云一般,转眼间已收拾得干干净净,你看我我看你,都觉得吃下去之后肚里更饿得难受。
但是谁也不敢再当着蔡总教习的面抱怨。
孟剑卿半夜里被饿醒来。
同屋除了孟剑臣和公孙义之外,另有三名浙江的新生,此时也都已醒来,肚中的咕咕声,此起彼伏,公孙义嘀咕着道:“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他饭量向来极大,进讲武堂这三个月来,忍了又忍,到今晚终究忍无可忍,爬起来道:“你们怎么样?我是非得要找点吃的才行,否则真会饿死在这里!”
大家立时来了精神,一人问道:“你打算去哪儿找吃的?”
公孙义理所当然地道:“自然是厨房喽!”
虽然半夜溜出去,若给发现,会挨十军棍,但是比较起饿得猫抓似的滋味,公孙义宁可挨那十军棍——何况还不一定会被发现。
公孙义去了不到小半个时辰便灰溜溜地回来,悻悻地道:“真邪了,厨房里除了油盐和柴火,连一把青菜一把米都没有!”
想必厨房早已吃尽各样食物不翼而飞的苦头,所以才来了个坚壁清野,什么也不留给他们。
高墙外的蛙声一阵接一阵,叫得他们更是烦躁。
孟剑臣忽然说道:“去厨房拿点盐巴,咱们抓几只青蛙来烤。”
这倒是个办法。当下商定还是由公孙义去偷盐巴——他已走过一回,熟门熟路了——孟剑卿兄弟两人带了盐巴翻出围墙去烤青蛙。
足有三人高的围墙,拦不住孟剑臣。孟剑臣自演武场边上的兵器架上抽出一杆长枪,擎着长枪奔向高墙,将近围墙时,枪尖在地上一点,人随枪起,弹向墙头,一个翻滚,落到了墙外。
孟剑卿将那杆枪扔了出去。
他知道孟剑臣不见得愿意用他的法子翻墙回来。
孟剑卿一扬手摔出了密密缠在腰间的细绳,绳头五爪钩扣住了墙头,他沿着细绳攀了出去。
孟剑臣打量着他,撇撇嘴道:“这种下三滥的小贼用的家伙,亏你还宝贝一般藏在身边。你身边不会还藏着迷香吧?”
孟剑卿不以为意地道:“迷香我没敢带在身上,免得万一让教习们看见,会有麻烦。至于绳钩嘛,只要有用,什么人爱用的兵器,又有什么关系?”
尤其是在捉青蛙时有用。
不过片刻,已捉得满满一袋。孟剑臣生起了火,瞅着孟剑卿熟练地剥皮抹盐,架在火上翻烤,心中不免有些异样的感觉。他是从来不做这些事情的。
孟剑卿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你得学着做,将来到了外头,可不见得总有厨子跟着。”
孟剑臣自然知道这话很对,但是由孟剑卿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让人窝火。正寻思着怎么挖苦几句,夜风中隐隐飘来烤鱼的香味。两人不由得吸吸鼻子,这半夜里还有什么人在野外烤鱼?
待到他们吃饱喝足、带着一袋烤好的青蛙往回溜时,赫然撞见关西和另一个二期生,关西手中还拎着一个布袋,袋口露着一截鱼头。
四人面面相觑,良久,相顾失笑。
蔡总教习如果知道他们是怎么填饱肚子的,会不会气得七窍生烟?
每晚临睡前琢磨的是今晚如何溜出去、到何处寻食物、如何溜回来,孟剑卿居然不再梦见一直困扰着他的严二先生了。
半夜里溜出去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一晚被巡夜的兵丁逮住两个,两人各挨了十棍,查房由一次变为三次,墙头则插上了一尺多高的铁蒺藜。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快有人开始挖地道。进出者每次留下带回的食物一份。只是这地道后来生意太过兴隆,守卫者未免有些得意忘形,一疏忽,便被巡夜兵丁发现,这条路也就此废了。
也有家中颇富的学生,暗地里吩咐讲武堂附近的店家,约好时间地点,半夜里抛入食物来,他们接住了包裹,再抛出银两去。如是多次,直到最终被发现——上得山多终遇虎,这也是难免的事。
孟剑卿他们六人冷眼看着这一场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们用的还是老办法——翻墙。围墙虽高,要拦住孟剑卿兄弟,却也不能。俗语说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人人都以为这围墙防守严密、已成禁地,连巡夜的兵丁也懈怠了,倒正方便他们进出。
虽说进进出出不成问题,孟剑卿兄弟却遇上了另一个问题——这附近的青蛙已经越来越稀少、越来越不够他们填肚子了。
本来这玄武湖是放生湖,大大小小的鱼儿众多,但是关西他们在湖中抓鱼的次数太多,终于被湖畔鸡鸣寺的僧人发现,阻拦之际打了起来,那伙僧人自然不是对手,又苦于抓不住偷鱼贼,于是夜夜巡逻,一有动静便敲锣打鼓,关西他们担心被巡检司截住、惹出大麻烦,只能转移阵地;鸡鸣寺的僧人不放心,这巡逻竟是一夜也未曾停过,孟剑卿这些人只能望鱼兴叹,暗骂这群僧人怎么会如此认真。
于是孟剑卿两人搜寻食物的范围越来越大,从讲武堂五里之内,扩大到十里之内、二十里之内……从青蛙到野兔野鸡鱼虾蛇蟹……到后来,方圆三十里内,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一闻到他们的气息便会逃之夭夭,这话一说出来,便惹得公孙义那四人狂笑。
孔教习这时开设的射术课给了他们启发,孟剑卿两人开始射鱼。在箭尾绑上细长的钓丝,伏在鸡鸣寺僧人巡逻路线之外,那些僧人稍一错眼不见,便有两条鱼被射中,飞快地拖进了树丛。孟剑臣提着一袋子鱼,跟在孟剑卿后面,伏低了身子,在矮矮的树丛中屏息奔逃,直到远离玄武湖,才坐下来烤鱼,心中竟觉得大是有趣好玩,同时又很不舒服地想到,如果将他和孟剑卿两人同时扔到荒山野岭,孟剑卿肯定是更容易活下来的那一个。
孔教习要是知道他们这样练习射术,是气得七窍生烟还是付诸一笑?
孟剑卿却不由得想到,在讲武堂还能填保肚皮的这些家伙,将来只怕个个都是偷营劫寨的行家里手、丢到哪儿都能活下去……
夜里如此辛苦奔波,难免会觉得睡眠不足。幸亏这段时间又开了一门历代兵制与战例的课程,
初见归有年归教习,讲堂中哗然一片抽气声。开始明白二期生的感叹:高山仰止啊……
这么大一座肉山矗立在讲堂中,想不仰止也难……
归教习脸上的笑容一天到晚恒久不变有如弥勒佛祖,每次上课,照例要先谆谆订嘱一番“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之后发下满满一大张纸叫大家背诵,之后他老先生便舒舒服服地仰躺在讲案后那张硕大无朋的罗汉榻上,呼呼大睡,直到晚饭钟声敲响前一个时辰,准时醒来,叫大家依次背诵,背得出来的,先走;背不出来的,留下来。归教习只有一个时辰的清醒时候,过了这一个时辰,又要呼呼大睡,两个时辰后才会醒来——那些留下来的学生,就得饿着肚子在讲堂中呆两个时辰。
孟剑卿和孟剑臣于是抓紧时间在归教习大睡的时候也睡它一个时辰,再用一个时辰背熟那张密密麻麻的大纸,一举两得,对这位颇有尸位素餐之嫌的归教习当真是感激不尽。
二期生背地里给归教习取的绰号本是“归山”——一座肉山;有读书多一点的新生,悄悄笑道,当年东坡学士嘲笑一位善睡的同僚是六眼龟——一口气能睡三只普通乌龟的觉,归教习正巧又姓“归”,可不正是一只六眼龟?话虽刻薄,贴切不过,新生们哄笑之余,六眼归的绰号也就此传扬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