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盜墓小說 > 吳邪的私家筆記 > 第三十二章 山東古國

第三十二章 山東古國

所屬書籍: 吳邪的私家筆記

一、姬姓國。姬姓相傳為黃帝後裔,山東地區的姬姓國,大都是周武王滅商後分封的同姓諸侯。有魯國、曹國、滕國、郕國、 郜國、茅國、陽國、遽國、邢國。

1.魯國—始封祖是周公旦長子伯禽(封伯爵)。建都曲阜(今曲阜市)。是西周初年分封時最大的諸侯國之一,(現在人們仍用「魯」作為山東省的簡稱)文化典籍眾多,禮樂制度全備。春秋時期,又誕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文化高度發達,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其國北憑泰山,東依大海,擁有今山東南部的廣大地區,是周王室的重藩。西周至春秋初期為東方強國,頗有與當時的強國齊國爭雄之勢。魯國共傳26代,34位國君,約800年,春秋中期以後國力漸衰,魯頃公24年(公元前249年),為楚所滅,成為魯縣。

2.曹國—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子叔振鐸(封伯爵)。建都於陶丘 (今荷澤定陶西北),其國擁有今山東的西南部地區,處於齊、魯、宋、衛國之間,國力較弱。傳25世,至曹伯陽15年(公元前487年),被宋國滅掉。

3.滕國—始封祖是文王之子錯叔綉(封侯爵)。今滕縣西南14里處有古滕城遺址。該國與魯國關係密切,並依附於宋、晉國,參加大國的會盟和戰爭。公元前415年為越國所滅,不久復國。後又被宋(一說齊)滅掉。共傳23世。

4.郕國—始封君為(伯爵)周文王之子叔武。史不載其世系與國君號謚。1975年陝西岐山縣董家村發現成伯孫父鬲,或疑郕國本封於西周畿內,春秋時改封于山東。地在今寧陽縣東北(一說在河南范縣)。魯庄公8年(公元前686年)魯、齊圍攻郕,郕降於齊。

5.郜國—封子爵,始封祖是周文王之子(名不詳)。國境在今成武縣東南約於春秋初年為鄭國所滅。傳世器有郜史碩父鼎及郜仲尊。

6.茅國—亦作茆。始封君為周公旦之子(名不詳)。在今金鄉縣西南。後入為邾國(按:後敘)。

7.陽國—(或說為偃姓,又說為御姓),封侯爵。故城在今沂水縣西南。魯閔公2年(公元前660年),齊國逼徙其民而取地。一說本在今青州市東南,齊國逼遷於此。

8.遽國—乃魯附屬國,在今金鄉縣稍東。魯隱公2年(公元前721年),為魯佔有。

9.邢國—始封君為周公旦之子(名不傳)。本在今河北邢台市。公元前662年,翟攻邢,後齊桓公聯合宋、曹救邢,將它遷往夷儀(今聊城西南)。前635年被衛所滅。

二、任姓國。任(或作妊)姓,亦傳為黃帝後裔。夏以前即生活于山東南部地區。有薛國、邿(音shi)國、鑄國、過國。

1.薛國—始封祖為夏朝車正奚仲(侯爵)。今滕縣南30里有薛國故城遺址。後遷邳,亦曰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北。不久又遷上邳,即今微山西北,奚仲之後仲虺居薛,為商湯左相。周武王滅商,復封其後裔於薛。春秋以後,薛又遷下邳。薛國曆夏、 商、周三代,可考者凡64世。戰國時(或疑齊湣王3年,即前298年)滅亡,入為齊邑。傳世器有薛侯匜、薛侯鼎、薛仲銅簠。

2.邿國—亦作詩、寺。魯之附庸國,其境在今濟寧市南50里處。魯襄公13年(公元前560年)發生內亂,分裂為三,被魯國趁機攻取。傳世器有邿伯鼎、邿遣簋、寺季鼎、寺季簋。

3.鑄(一說祁姓;亦作祝)國—封公爵。武王滅商後受封建國。 地在今肥城縣南大汶河北岸。或疑後來為齊所滅。

4.過(一說猗姓)國—夏代部落國家。地在今掖縣(萊州)西北近海處。後為夏帝杼所滅。

三、姜姓國。姜姓相傳是炎帝之後。山東地區的姜姓國,一部分是周初分封的,一部分則是夏、商時代就以立國的。有齊國、紀國、州國、萊國、鄣(zhang)國、向國、巽(xun)國、逢國。

1.齊國—春秋戰國時期強國。排「戰國七雄」之首。開國君主為姜尚(即《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封侯爵。在今山東北部,建都營丘(後稱臨淄),即今淄博市臨淄區。春秋初期,繼齊僖公小霸以後,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國富民強,九合諸侯,稱霸天下。齊靈公15年(公元前567年)滅萊,國土擴張到今膠東半島。其疆域東到渤海之濱,西至黃河,南到泰山,北到濱州市無棣北(今河北鹽山縣南)。春秋末期,君權漸被陳氏(即田氏)所奪。戰國初期,田和列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姜齊遂亡。

2.紀(亦作己)國—侯爵。西周初年受封立國,其地在今壽光縣南紀台村。與齊為世仇,一直受其威脅。齊襄公8年(公元前690年),終被齊滅掉。傳世器有己侯鍾、己侯簋、己侯貉子簋。

3.州國—或稱淳于。公爵。建都淳于(今安丘東北)。春秋初年為杞吞併,成為杞都。

4.萊國—亦作郲、釐。封子爵。殷商時即已存國。今龍口市東南有萊子城,即古萊國。一說在今昌邑縣東南。萊與齊比鄰,常有矛盾和衝突。萊共公時(公元前567年),被齊靈公攻滅。

5.鄣國—紀附庸國。或說為紀邑。今東平縣東60里舊有鄣城集。齊桓公22年(公元前664年),鄣被迫降於齊國。

6.向國—今莒縣南70里舊有向城,即此。公元前721年為莒國所滅。

7.巽(亦作其)國—存在於殷商至春秋時代。地在今沂水縣東70里。傳世器有巽公作叔姜匜等。

8.逢國—商代諸侯。周滅商,地入齊國。

四、風姓國。風姓相傳為太皞之後。太暤相傳是東夷首領,其活動中心本在陳(今河南淮陽縣),後向北發展,逐漸控制了濟水流域。有宿國、任國、須句國、顓臾國。

1.宿國—封男爵。地在今東平縣東南20里。公元前684年,宋國派兵遷其民而取其地。後入齊為邑。

2.任國—在今濟寧市。戰國時仍存。或說任即夏代的仍。

3.須句國—亦作須朐。封子爵。在今東平縣西北,或說東南。魯僖宗21年(公元前639年)為邾所滅,次年魯以須句乃婚姻之國伐邾,送須句君回國複位,後又滅於邾。魯文公7年(前620年),魯再伐邾,取須句,二國終為魯地。

4.顓臾國—魯之附庸國。今費縣西南80里舊有顓臾城。地在魯國封疆內,其君為魯國社稷之臣,曾受魯命主蒙山之祭祀。

五、己姓國。己姓相傳是東夷族首領少皞的後代,被華夏族視為蠻夷(或東夷)。有莒國、郯(tan)國。

1.莒(或說曹姓)國—子爵,開國君主為茲輿期。舊都介根(亦作計斤,在今膠州市西南),春秋初年遷於莒(今莒縣)。有今安丘、諸城、沂水、莒縣、日照等市縣地。其君無謚,多以地名為生號。春秋時,屢遭齊國攻伐。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

2.郯(或說嬴姓)國—子爵,在今郯城縣北。史不傳其世系名號。其君曾朝魯。戰國初年(公元前414年)為越所滅。或疑後又復國。

六、曹姓國。曹姓本自顓頊,相傳其玄孫陸終生六子,第五子名安,為曹姓始祖。有邾國、小邾國。

1.邾國—亦稱邾婁、鄒。子爵。開國君主是挾。據有今費、 鄒、滕、金鄉等縣和濟寧市區。建都於邾(今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把都城遷往繹(今鄒縣東南紀王城)。 邾雖被華夏諸侯視為蠻夷小國,但其國力之強和文化之盛,在山東地區僅次於齊、魯兩國,曾多次參與列國會盟和戰爭,出兵侵伐鄰近國家。戰國時為楚所滅。

2.小邾國—亦稱小邾婁、郳。子爵。本出於邾。周宣王時,邾君夷父顏(挾的五世孫)封子友(亦作肥)於郳(或作倪、兒,今滕縣東南),為附庸國。友的後代曾跟從齊桓公尊扶王室,周天子命之為小邾子。與魯國關係密切。戰國時為楚國所滅。

七、妘姓國。妘姓相傳為帝高辛氏火正祝融的後代。有偪陽國、鄅國、夷國、寒國。

1.偪陽國—亦作傅陽。子爵。在今棗莊市南。與邾、小邾相鄰。故城遺址周圍九里,基身宏闊。魯襄公10年(公元前563年)被晉悼公會合宋、魯等國攻滅,土地併入宋國,其族嗣遠徙晉國霍人邑(今山西繁峙縣東郊)。

2.鄅國—子爵。在今臨沂市北。魯昭公18年(公元前524年)邾人襲入鄅,鄅國君民被掠往邾。次年,宋以婚姻之國伐邾,使邾盡歸鄅俘,鄅復存。后土地入於魯。

3.夷(後或稱子)國—伯爵。在今即墨市西60里壯武故城。古彝器有夷伯簋。

4.寒國—夏代部落國家。在今濰坊市寒亭區。寒浞即出於此。

八、媯姓國。媯姓相傳為虞舜之後。有遂國、齊國。

1.遂國—亦作隧國,地在今費城市南。公元前681年為齊所滅。

2.齊國—即戰國時田氏齊國。公元前386年齊國大臣田和被周王室列為諸侯,徹底取代了姜姓政權,但仍以「齊」為國號,都臨淄。齊為戰國七雄之一,曾敗魏滅宋,長期與秦東西對峙,多次左右戰國局勢。齊緡王17年(公元前284年),燕、秦、晉聯合攻齊,燕將樂毅率先破臨淄,從此以後國勢漸衰。齊王建45年(前221年),終被秦始皇所滅。

九、姚姓國。姚姓亦傳為虞舜之後裔。緡國—即有婚。夏代部落國家。在今金鄉縣東北25公里處,舊名婚城阜。《左傳·昭公四年》:「夏桀為仍之會,有婚之。」又《昭公十一年》:「桀克有婚,以亡其國。」

十、姒姓國。姒姓傳為夏虞之後。有杞國、鄫國、斟灌國、斟尋國。

1.杞國—伯爵。商湯時就已受封立國。周武王克商後,尋夏禹後裔,封東樓公於杞,是為重封,故亦稱夏。初都雍丘(今河南杞縣)。後受淮夷威脅,西周末期開始北遷,或以為今新泰市曾為杞都所在。杞成公(公元前654-637年在位)得齊桓公之助,遷都緣陵(今昌樂縣東南)。杞文公(前549-536年在位)時又遷於淳于。杞簡公元年(前445年)為楚惠王所滅。傳世器有杞伯鼎、杞伯豆等。

2.鄫(亦作繒、曾)國—子爵。故城在今棗莊市東,蒼山縣稍北。曾一度為魯國附庸。魯襄公6年(公元前567年),被莒滅掉, 昭公4年(前538年)魯取其地。後又屬齊國。

3.斟灌國—夏代部落國家。在今壽光縣東北。夏帝相曾居此。後為寒浞之子澆攻滅。

4.斟尋國—夏代部落國家。在今濰坊市東南。夏太康曾居此。後亦被寒澆攻滅。

十一、子姓國。子姓相傳為商祖契之後。譚國—亦作鄣。子爵。今章丘縣西舊有譚城,抗戰前曾發掘出遺址。地當齊國東西通道,公元前684年被齊國借故滅掉。

十二、偃姓國。偃姓相傳為皋陶之後。有鬲國—夏代部落國家,在今德州市北。太康失國,夏貴族大臣靡逃奔至此,收集殘餘勢力,援助少康恢復夏朝統治。

十三、嬴姓國。嬴姓相傳是伯益的後裔。奄國—亦作蓋。在今曲阜舊城東,伯益曾居於此。後成為殷商盟國。周成王時隨商紂王之子武庚叛亂,反抗周朝,後為周公所滅,其地入魯國。

十四、漆姓國。漆姓相傳為防風氏之後。鄋瞞國—長荻的一支。西周至春秋時代活動於今濟南市以北的山東境內,大約處在部落向國家的過渡階段。

十五、東夷國。東夷是遠古時代就活動于山東地區的古老民族, 後漸於華夏族融合。有介國、根牟國。

1.介國—或說在今膠州市西南。其君葛盧曾朝見魯僖公,並率師遠襲宋邑。

2.根牟國—魯附庸國,其地在今沂水縣南。魯宣公9年(公元前600年),被魯國攻取。

十六、未詳祖姓的國家。

1.郭國—伯爵,地在今聊城市東北。存在於西周至春秋初期。 約在齊桓公以前滅亡。有器物傳世。

2.於余丘國—或作余丘。在今臨沂市境,一說在章丘縣。魯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曾遭魯國攻伐。

3.牟國—封子爵。其故城在今萊蕪市東二十里處。魯之附庸國,與魯通婚。其君曾朝見魯桓公。

4.鄟國—魯附庸國。在今郯城縣東北30餘里。魯成公6年(公元前585年)為魯所滅。

5.莘國—亦作有莘。夏、商時期的部落國家,在今曹縣北。與商湯通婚。伊尹即出於此。

6.蒲姑國—亦作亳姑、薄姑。在今濱州市博興縣東南。周成王即位時,因參與武庚和東夷叛亂,被周公滅掉,地入齊地。

──摘自老窯《山東境內的古國》

無憂書城 > 盜墓小說 > 吳邪的私家筆記 > 第三十二章 山東古國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盜墓筆記2秦嶺神樹 2茅山後裔3:將門虎子作者:大力金剛掌 3藏海花作者:南派三叔 4沙海2(沙蟒蛇巢) 5茅山後裔5:建文迷蹤作者:大力金剛掌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