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歷史小說 > 清明上河圖密碼 > 風篇 劣童案 第八章 履

風篇 劣童案 第八章 履

所屬書籍: 清明上河圖密碼

履者何?人之所履也。人之所履者何?

禮之謂也。人有禮則生,無禮則死。

——司馬光《溫公易說》

6王盪躲在孫羊正店對面,看到那轎子過來,他朝前湊近兩步,等轎窗經過時,輕聲念出了那句話。念完後,他嘴角一撇,鼻子一哼,淡嘲著笑了一下。王盪常愛這般笑,可這時笑罷,心裡卻泛起些澀意。

王盪今年二十七歲,是三槐王家正脈子孫,但輩分極低,同齡的大半親族都是他的叔伯。等他出生時,三槐榮名早已成了家族中的古話。除了宰相王旦,其他先祖的名諱,大半長輩都已記不清。

王盪的父親性子卻有些孤拗,牢記著自己是三槐子孫,一定要重振家聲。親族們紛紛改學務農,他卻仍一心要求取功名。只是,他讀書極刻板,只會死記古經,若是早些年,他或許還是有希望的。那時取士只考貼經、墨義,將經文空出一兩句,由考生填全,只要記誦熟便可。他父親生逢王安石新法大行之時,取士務求新義時論,他哪裡學得會其中變通之道?因此,考了大半生,連縣學的門都沒能挨近。

一生志願未遂,他便轉而寄望於兒子。王盪兄弟一共四人,上頭兩個哥哥自幼便被父親嚴訓,五更天便起來讀經,下午習字,晚上學做文章。兩個哥哥全學得眼發直,心發怵,經書倒是記得堅牢,作起詩賦,提筆比扛房梁還吃力,經義策論更是滯重難通。他父親四處尋教授看評,溫和者說還需深造,率直者則勸他父親莫要再執著。他父親卻不肯死心,越發加力督教。苦了幾年,兩個哥哥又去赴縣試。

那年,王盪七歲,已經跟著父兄讀了三年書。父親疑心是自己教得不好,次年到年齡後,準備送王盪去縣裡小學。他想讓王盪早得些見識,便讓王盪跟著兩個哥哥去瞧瞧。到了縣學,兩個哥哥進去考試,王盪坐在官舍外頭牆根下等。縣試不似解試、省試那般嚴苛,只在《詩經》《尚書》《周易》《周禮》《禮記》五部本經和《論語》《孟子》兩部兼經中選命一道經義,另作詩、賦各一首。試卷也並不糊名、謄錄,由縣學學官直接審閱。

那天是陽春天氣,日頭暖煦。王盪靠著牆,等了一陣,曬得軟困,睡了過去。睡了不知多久,被一陣吵嚷聲驚醒。睜眼一瞧,前面河岸邊聚了許多人。他見哥哥們還沒出來,便跑過去瞧。原來是有人投河自盡,被人撈了上來。他擠進人群一看,頓時驚呆,被撈上來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他的兩個哥哥。兩人的衣帶拴在一起,都已經斷了氣。旁邊撈救的那人不停說:「若是沒拴在一處,至少還能救得及一個……」

原來,今天主試那學官當年曾是三槐王家賓幕,靠王家恩蔭才得的官職。他顧念舊情,想提攜恩公後代,但細看過王盪兩個哥哥的文章後,只能搖頭嘆息,誠懇勸說:「這仕路恐怕行不通,兩位還是另尋他途吧。」王盪兩個哥哥聽了,出來後,哭著走到橋邊,一起投水自盡。

兩個哥哥自盡後,父親幾乎憔悴至死,整日昏昏聵聵,自言自語。母親還算堅韌,但每常看著王盪,目光中常露出些怨責。王盪知道是由於自己那天睡了過去,沒看到哥哥們出來。他想辯解幾句,可母親總是立即把話頭轉開,一個字都不願聽。對他,也冷淡了許多。對他三歲的幼弟,則加重了疼愛。

王盪心裡愧疚,不敢再說什麼。如今自己成了這家中長子,便該快些成長起來,好替父母分擔家計。自父親昏聵後,再也不管他的學業。他也樂得解脫,常日間儘力幫母親做活兒,做完了活兒,便去田間看農人們勞作。那些農戶家家都種桑養蠶,王盪看種桑樹比其他農活兒似乎輕省些,便跟著桑農學種桑。學起來才知道,哪裡有輕省的農活兒?種好一棵桑樹,至少得辛勞三年。

頭一年,育苗。立夏過後,桑葚由紅轉紫,選鮮美飽滿的做種子。剪去兩頭,用柴灰掩埋一宿,再略晒乾水汽。選一片肥壤土,鋤了施糞,糞了又鋤,反覆三四道,踏緊耙平,撒上細沙,均勻布下葚籽,再用薄沙掩蓋,畦上搭起草棚,防暴雨暴日。等苗長到三五寸,要剔去根干四旁小枝葉,每隔五六天,用水稀解小便,澆沃桑苗。

苗長好後,選向陽沃地,深耕幾遍,焚燒窖糞,細細施過肥;刨起桑苗,削去枝幹和中央命根,只留四旁支根;再截取三尺細竹筒,去掉中心竹節,綁在桑根上。每三棵苗合成一株,連竹筒一起種植;竹筒口都用瓦片遮蓋,以免雨水爛根;澆灌時,揭起瓦片,舀糞水從竹筒灌下,能直至根底;等生出枝幹,主幹四旁枝芽是「妒芽」,須時時除去;日久之後,竹筒腐朽,三干相連,三根共撐,主幹便易生長。

到第二年,要移植。先削去桑樹大半條幹;每隔兩丈,挖一深坑,坑中填碎瓦石,挑兩三擔火糞倒在碎瓦石上;在坑中央種植一株桑樹,填土築緊,四邊用木樁撐住牢釘,再用棘刺繞護,以防大風和牛羊;時時除蟲除草,並不斷剔摘主幹旁細枝葉,那喚作「妒條」。

到第三年正月,又須斫枝,剔去枯敗細枝,粗長枝條,也得斫去一半,樹氣才旺,葉才濃厚。悉心照料一年,一株桑樹才算種好。

不過,對王盪而言,種桑雖難,卻比讀書輕暢些。尤其眼見著一顆桑種發芽、生根、抽葉、長枝,漸漸變作一棵樹,到春天,綠蓬蓬、鮮茂茂,極愛人。

他跟著學了幾年,漸漸慣熟。那時,他才十一二歲,卻已老成得如同二十來歲。他見每年養蠶時,不少人家都缺桑葉,便想將家中佃出去的地收回來一些,自己種桑樹。父親仍然痴痴獃獃,不管事。母親則對他始終冷冷淡淡,說出來一定不會答應。不過,母親不識數,原先每年佃戶交糧谷時,都是由父親和兩個哥哥點算,後來這差事便由王盪來承當。每年收成不同,略少一些,母親並不會察覺。王盪便自己做主,去跟佃戶商議,先收回了三畝地,自己開始偷偷種。

可畢竟年紀小,輕活兒還罷了,挖樹坑、挑糞桶這些重活兒,他便極吃力。開頭一年,樹苗沒照料好,死了大半。他卻並不氣餒,嫌種子太慢,又去學嫁接、壓條。到第三年,竟養活了幾十株。等養蠶季節時,他將桑葉賣給那些缺葉的人家,雖只得了一貫多錢,不到佃戶分利的一半,但他卻歡喜得了不得,因這桑樹不似豆麥,一旦種成,便不必年年新種。他忙又去收回了幾畝地,繼續勤力種養。

那時,王家親族的婦人們也都紛紛開始學養蠶織絹,桑葉缺得越來越多。王盪技藝也越來越好,種了五六年,已成熟手。他將家中大半地都收了回來,雇了幾個長工,只種桑樹,每年所得比佃出去多了不少。

父親知道後,只嘆著氣喃喃念叨:「君子謀道不謀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母親則只似有似無淡淡「嗯」了一聲。

王盪心裡有些失落,卻沒有介意。兩個哥哥死後,他已看淡世事,遇事通常只是淡嘲著笑笑而已。

唯一讓他介意的,是幼弟。由於父親不再管教,母親又過於寵愛,幼弟性情極驕縱,既不讀書,也不務農,成日只知貪吃、貪穿、貪耍。王盪種桑得的錢,除去來年桑田必用的,自己不敢留,全都交給母親,母親卻又大半都花費給幼弟。王盪怕母親責怪,也從來不敢說幼弟。幼弟見到他,也從無敬怕,只呼名字,從不叫「哥哥」。從去年起,王盪的弟弟貪那個小叔祖王小槐家的吃食玩物,常跟在王小槐後頭,幫附著做那些人怨鬼怒的事。

王盪不知該如何才好,只能聽任他驕縱下去,心裡卻始終擔憂不已。他沒料到,兩個哥哥的厄運竟會再次降到幼弟身上。

去年秋末,王盪正在桑園裡給壓條定植。壓條是在大桑樹附近挖一條土溝,將粗壯長枝彎下來,埋在土溝里,用木楔釘牢,而後埋上土。等土下枝條長出根,再截斷母枝。子枝長壯後,便要移株定植,挖出來,另掘坑深種。

他才小心挖出一棵桑苗,一個堂叔急匆匆趕來說:「你弟弟淹死在大塘子里了!」他忙丟下那桑苗,疾奔到那大水塘。那水塘在王小槐家後面,許多人圍在那裡,他走近一瞧,弟弟躺在水邊,臉色蠟白,左腳腕腫得極粗大。

雙親得知死訊,也隨即趕來。母親撲到幼弟屍體上,哭得昏死過去,父親則站在一邊,竟止不住地笑起來,笑聲如同鴞叫。

他只能忍住悲,料理弟弟的喪事,心裡卻一直疑問:那時天氣已涼,弟弟為何會下到水塘里?他四處詢問,問了許多人,最後,一個小堂弟背地裡小聲告訴他,那天他們幾個跟著王小槐去大水塘玩耍,只有王盪的弟弟和王小槐見水裡有條蛇在游,王小槐讓王盪的弟弟噤聲,從項上摘下戴的金圈,丟進水裡,說「誰撈到便是誰的」。王盪的弟弟聽見,衣裳都沒脫,一躍便跳了下去,才潛到水下,便慘叫了一聲,在水裡亂撲騰起來,等他們用樹枝將他拽上來時,人已經只剩最後一口氣……

王盪聽了,寒透全身。半晌,才木木然回到家裡,聽見父親仍在裡屋怪笑。母親則木瞪瞪地坐在堂屋門檻上,呆望著院門。他走進去,母親的目光都沒動一動。他心裡頓時生出一個念頭:殺了王小槐。

然而,從殺念到殺人,中間隔了一道陰森森、黑洞洞的深淵。許多回走近王小槐,要動手時,一眼瞅見那道黑淵,他便下不得手。

直到今年正月,有個他從沒見過的中年男子來到桑園。那人說:「我準備殺了那個王小槐,不過需要個幫手。你不必動手,只須幫我做一樁小事。」

他猶豫了許久,還是點頭答應了。照著那人所說,趕到了京城,正月十五夜半時,準備了一個火筒,站在東水門外虹橋上,等一頂轎子,那轎頂上插了一根枯樹枝。看到那轎子行了過來,快到橋頂時,他迎了上去,拔掉蓋子,將火筒丟進轎簾里,隨即快步離開。還沒下橋,就聽到耳後「轟」的一聲,回頭一看,那轎子燃起了火。

他並沒有怕,只撇了撇嘴角,輕輕哼笑了一下,而後便往東邊行去。回去幾天後,才聽到消息:王小槐燒死在虹橋頂上。

聽到這消息,他仍只輕笑了一下,並沒有覺到解恨的快意。父親仍那樣時時怪笑,母親也始終痴痴怔怔的。直到王小槐還魂,他家院里清早落了些栗子,母親見到後,連聲驚叫,在院子里不住轉圈,他才有些慌起來。

親族們請到相絕陸青來驅邪,他站在王小槐家院門前,猶豫了一陣,還是走了進去。陸青坐在那裡,如一棵冬天樹葉落盡的桑樹,靜靜注視他,那目光像是一陣風,吹進心底去掃落葉,讓他有些不自在。

半晌,陸青開口言道:「你之卦為履。行不得其正,故尋其偏。偏而望返,遠而欲歸。返無其徑,歸無其門,故登歧途……」他聽了,心裡暗驚。陸青最後又教他清明去汴京,對著一頂轎子說一句話。他聽後,忍不住撇動嘴角,輕笑了一下。然而,回到家,看到母親那漠然的目光,他忽想起陸青那句話,心裡一顫,一陣悲意湧起,猛然看清了一樁事:自己這些年一直看輕世事,自認洒脫,其實只因始終得不到最看重的東西——父母之愛。

陸青那句話如同一場寒雨,不斷滴落在他心底:

「莫怨柳絮輕別離,只緣春雨入夢寒。」

無憂書城 > 歷史小說 > 清明上河圖密碼 > 風篇 劣童案 第八章 履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史記 2大生意人5 : 突圍作者:趙之羽 3乾隆皇帝 第二卷 夕照空山 4大生意人6 : 針鋒作者:趙之羽 5明朝那些事兒5:帝國飄搖作者:當年明月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