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戰後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富有家族迅速崛起,但美國政府的財務狀況卻不妙。1866年,美國國庫只剩大約1億美元,而公共債務在戰爭中已經迅速膨脹到3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準備在重建經濟的過程中,發行10到40年的長期國債來償還短期的債務。賽利格曼作為戰爭期間的國債銷售明星,在長債的發行上電承攬了一大塊業務。
賽利格曼在林肯總統時代,跟三任財政部長的關係都不錯。1869年上任的總統格蘭特更是約瑟夫·賽利格曼在賓州開雜貨鋪時就結識的鐵哥們兒。格蘭特總統甚至私下找賽利格曼談話,問他願不願意出任美國財政部長一職。約瑟夫雖然能力不成問題,但他不願意出頭露面,婉拒了格蘭特總統的邀請。不料,後來格蘭特總統任命的新財長喬治·波特威爾成了約瑟夫的對頭。他們的關係一開始還不錯,共同制訂計劃,對財政部特別是國債延展,貨幣穩定,建立美國政府在海外的信用等方面都達成了共識。其中兩個方面的共識至關重要,第一就是美國重新恢復金屬貨幣體系,停止林肯綠幣發行;第二是戰爭已經結束,政局穩定,美國政府債券高達6%的利息過高。
請注意,此時的約瑟夫並沒有一官半職,居然能夠和財長共同討論貨幣與財政政策,可見約瑟夫對美國政府的影響力之深。比如6%的國債利息定價,涉及到30多億美元的龐大債券市場的價格走向,賽利格曼家族作為遊戲規則制定者,同時又是債券市場的大玩家,其中的利益衝突顯而易見,卻暢行無阻,這樣的局面其實一直持續到今天。
賽利格曼家族每做出一個判斷和說明,整個美國債券市場都要仔細傾聽,因為每一個基點的變動,在規模巨大的債券市場上都意味著生意的成功或失敗。賽利格曼家族和財長達成了共識,美國國債利息應該被確定為5%。
但是當波特威爾向國會上報債券發行計劃時,利息不再是兩人說好的5%,而被調整成了4.5%。約瑟夫聞訊勃然大怒,波特威爾竟然沒有事先通知他,就擅自將利息下調為4.5%,中問差了50個基點之多。怒不可遏的約瑟夫徑直衝到波特威爾的辦公室大聲抗議,他認為利息太低而且降得太快,強調這麼低的利息在歐洲市場是賣不動的。作為承銷商,國債利息定得越高銷售越容易,承銷費也就越好賺,4.5%的國債利息大大提高了銷售的難度,降低了賽利格曼家族的利潤空間,難怪他如此憤怒。不過,波特威爾是站在美國政府的立場上看問題,下降50個基點將大大降低政府的財政支出,間接減少全體人民的稅負,利國利民。作為財政部長,他也完全沒有義務事先向華爾街銀行家請示彙報。理論歸理論,波特威爾觸犯了國
際銀行家們定下的「潛規則」。
不要忘記,誰掌握著世界金融市場信用和資本流動的渠道,誰才是真正的遊戲規則制定者!渠道為正在金融市場上更是鮮血淋漓的真理。約瑟夫作為券商敢於衝到美國財政部長辦公室大吵大鬧,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在金權至上的西方,其實再正常不過。華爾街制定方針,華盛頓執行政策,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約瑟夫堅稱如此低的國債利息,不僅在歐洲市場沒法銷售,而且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賣不動。但是波特威爾的態度不容動搖.30億美元的國債,每節省50個基點就是節省1500萬美元的政府開銷,要知道當時美國財政部全部家底只有區區1億美元!波特威爾冷冷地說:「我已經決定了,4.5%的利息非常合適。」約瑟夫憤怒得無以復加,直截了當地告訴波特威爾:「你是個笨蛋,非常愚蠢!」
為了支持他的論點,約瑟夫馬上給他在法蘭克福的兄弟亨利寫信,讓他打聽德國銀行家是否願意接受波特威爾的報價,與此同時,他命令在巴黎的另外一個弟弟威廉,去了解巴黎金融市場的反應。結果巴黎的馬列特、米臘博、霍廷格家族的反應與約瑟夫的完全一致,波特威爾的低息國債銷售是不可能在歐洲發行成功的,5%是最低的底線。
但是波特威爾仍然堅持他的觀點,拒絕向國際銀行家讓步。約瑟夫由於跟歐洲國際銀行家取得了共識,所以也堅決不讓,而且開始遊說國會議員,試圖讓他們出面勸誡波特威爾停止「荒唐」的做法。結果波特威爾被激怒了。他抗議說,約瑟夫對政府事務的干涉是沒有任何授權的,更不應該去直接干涉國會決策,很快兩人的敵意就變得公開化。很明顯,誰控制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渠道,誰就可以要挾政府,甚至直接和政府進行對抗。
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還足美國國會作出妥協,1870年7月14日和1871年1月12日國會授權兩次國債發行,總額是15億美元。這個發行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偏向波特威爾的方案,15億中間只有2億按照5%的利率發行,算是給賽利格曼家族一個面子,其餘部分的利息甚至比波特威爾提出的4.5%還要低,僅為3.5%,這使約瑟夫受到了重創,非常鬱悶,他覺得被人利用了。其實,波特威爾找約瑟夫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約瑟夫金融方面的專才,幫他設計出一套計劃,最後他做調整的只是發行債券的利率,而其他部分仍然延用了約瑟夫的方案。作為補償,賽利格曼家族應該拿到這5%利息的2億美元債券承銷生意,市場人士也是如此認為的,華爾街眾多債券承銷商蜂擁而來,找到約瑟夫要求做分銷商。
誰也沒有想到,美國財政部給賽利格曼家族5%國債承銷額度僅1個億,比他們期望的2個億少了一半。1871年3月,巴黎的威廉·賽利格曼在給朋友的信中氣憤地說道:「昨天晚上我被電報的內容完全震驚了,波特威爾在歐洲任命了承銷美國債券的代理人,在這些公司清單中,賽利格曼甚至不在承銷商之列。這與我們相信的事情完全相反,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完全是被政府玩弄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造成了這般忽視我們存在的事實,這種待遇如此之不公正,到底是因為波特威爾對我們存有私人怨恨,還是對我們缺少信心,或者競爭者使了一些陰謀詭計?」
波特威爾財長也在權衡利弊,經過思考,他還是決定讓賽利格曼家族進承銷團,但是只是普通成員,而不享有任何特殊待遇。賽利格曼家族在受到這種「羞辱」之下,斷定國債銷售肯定會失敗。由於他在國際銀行家圈子的深厚人脈關係,他的這個「斷言」果然應驗了,整個債券銷售情況極差。最後波特威爾甚至不得不直銷沒有賣出的債券。這種試圖繞過國際銀行家苦心經營的金融渠道的辦法,在市場上遭到了同際銀行家的集體抵制,大部分債券根本賣不動。無奈之下,波特威爾只能邀請賽利格曼家族加入倫敦和紐約兩個承銷銀團。債券果然熱銷了。最後格蘭特總統非常高興地宣布,這次債券發行,確立了美國在海外信用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