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從1518年併入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都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對於猶太復國主義者來說,要想在巴勒斯坦重建猶太國家必須得到奧斯曼帝國的同意,而要使輿斯曼帝國割讓巴勒斯坦,只有金錢的誘惑和戰爭的脅迫兩種選擇。
在猶太金融家影響力口益增強的德國,復國主義者圍繞著巴勒斯坦絞盡腦汁,一個重要轉折階段發生在俾斯麥時代。德國統一前後,猶太復國主義在德國逐漸形成了氣候並成為國際猶太復國運動的中心地區。德國是19世紀猶太人的天堂,它的開放與包容成為整個歐洲,特別是東歐地區生活在貧民窟中、承受著宗教與封建雙重壓迫的猶太人嚮往的伊甸園。從歷史上看,生活在高壓之下的中歐與東歐地區的猶太人反抗意識最為強烈,這一地區正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發源地。相對而言,富足和寬鬆的德國猶太人更加傾向自由主義,與猶太復國主義主流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過,在精神理念上雙方並沒有本質的差別。
19世紀後半葉,隨著德國的統一,俾斯麥和威廉二世向東發展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因此中東地區的奧斯曼帝國就成為德國必須重點結交的對象。在這一點上,猶太復國主義者們找到了戰略同盟者。猶太復國主義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德國的支持下,爭取從與德國關係不錯的奧斯曼帝國手中拿到猶太人大舉向巴勒斯坦移民並最終立國的通行證。而為說服德國政府,他們的遊說辭就是,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親德國的巴勒斯坦猶太人根據地,這是德國向東發展戰略的寶貴資產和可靠跳板。對於奧斯曼帝國的誘惑,則是龐大的猶太資本一旦進入巴勒斯坦地區,將大大加強當地的經濟發展,給奧斯曼帝國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國際猶太資本力量將是奧斯曼帝國國債的最強有力的購買者。這對於早已瀕臨財政破產的奧斯曼帝國自然具有極大誘惑力。在金融和財政上大大強化的奧斯曼帝國反過來又成為德國東邊一個強有力的戰略盟友,從而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權力天平上增加一塊很有分量的砝碼。在這樣一番巧舌如簧的遊說中,猶太人的策略是各投所好,德國和奧斯曼帝國都被撓到癢處,想不飄飄然都不可能。在遊說天賦方面,只怕戰國時代的蘇秦、張儀之輩也要自嘆弗如了。
德國的精英階層也有自己的考慮,越來越多的東歐猶太移民大舉西遷到德國,導致了德國本土各個階層的不滿和排斥心理。德皇威廉二世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猶太人在德國的問題需要一個根本性的解決方案。如果將猶太人遷到巴勒斯坦地區定居,既滿足了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要求,又可緩解國內反猶主義者的政治壓力。於是巴勒斯坦作為猶太人定居地點的意向在德國統治階層、猶太復國主義者和德國反猶勢力之間達成了全面共識。
1893年,德國作為歐洲列強中唯一打破禁忌的大國,開始建議廢除奧斯曼帝國禁止猶太人在巴勒斯擔地區進一步購買土地的法律。1898年秋,德皇威廉二世訪問奧斯曼帝國時,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態度更加明顯,他的官方訪問中包括了到巴勒斯垣參觀,並安排了與當地猶太復國主義者赫澤爾的會談。在與奧斯曼帝國蘇丹的會談中,成廉二世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態度相當明顯,對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居住地將刺激奧斯曼帝國的經濟繁榮表示出樂觀其成的姿態。不過蘇丹當場就反對猶太人建國的方案。這也可以理解,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並日漸衰落的多民族帝國,一旦猶太人建國成功,其他民族地區起而效仿,局面豈不難以收拾?經過這次談判,威廉二世的腦子清醒了許多,覺得自己被大大地忽悠了一把。為了不與奧斯曼帝國鬧僵,德國政府在外交方面放棄了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態度。
遊說德國和奧斯曼帝國沒有成功,猶太復國主義者轉向德國的競爭對手英國,期望在英德之間挑起戰爭,肢解奧斯曼帝國,從而得到巴勒斯垣。同時銀行家們還可從戰爭融資、戰後賠款和重建融資中獲取暴利,一舉兩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猶太復國主義者成功地遊說了英美支持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從而放棄了德國,鼓動美國對德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