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6.7 大棋局

    當1933年希特勒在國際銀行家的扶持下,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德國元首的寶座時,世界上的幾個重要的勢力集團正在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
    大英帝國的統治精英階層毫無疑問地堅信英國的制度是世界歷史上最完美的社會組織形式,它不僅應該在現有的英帝國版圖之內被實施,而且應該在全世界的所有國家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其核心利益在於鞏固和強化大英帝國的全球霸權體系。此時的大英帝國,已達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勢力範圍,在歐洲大陸,最大的戰略挑戰者德國已經被徹底打垮,在凡爾賽體系之下,其經濟潛力和軍事潛力已受到根本性的壓制。德國西邊的世仇法國已被英國牢牢地拴在了自己的戰車上,戰爭的巨大損失和德國的潛在威脅,使法國必須依賴英國才能生存。
    在非洲,英國的勢力範圍包括大部分非洲大陸,多達21個國家臣服於大英帝國,大量原材料和自然資源任由英國取用;在中東,英國控制著從巴勒斯坦、沙特到伊朗、伊拉克的大部分中東地區,掌握著中東石油的源頭;在亞洲,英國統治者從印度、馬來亞到緬甸、中國香港的大片地區,龐大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戰略要道悉數被英國控制著;在大洋洲,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聯邦附屬國作為工業原材料後盾;在美洲有加拿大、蓋亞那、牙買加、巴哈馬等為大英帝國提供著從海軍基地到自然資源無窮無盡的戰略補給。
    英國還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霸權力量,控制著世界所有重要的水道。20世紀30年代初的大英帝國,環顧全球,志得意滿。
    當然,英國也有一些隱憂,如美國驚人的工業潛力。不過在英國統治精英的思維慣式里,美國仍是一個英國曾經的殖民地,缺少全球戰略。金融中心剛剛起步,投機嚴重,監管混亂;生產能力嚴重過剩,本國市場無法消化,嚴重依賴英國控制下的全球市場需求;幾乎沒有海外殖民地,缺乏資源定價權;美國的軍隊當時還屬於業餘段位,缺乏全球軍事基地。
    因此,英國控制美國的方式非常簡單:英國決定著世界資金成本,英國壟斷著世界資源價格,英國控制著全球訂單流向,英國劃分著世界市場需求,英國保護著貿易航運通道。這五個戰略制高點牢牢掐住了美國的喉嚨,美國就永遠只是大英帝國的全球生產車間,而且控制車間的股東還是英國資本。一句話,英國將自己定位成全球市場的組織者,而美國僅僅是生產者。只要沒有顛覆整個世界格局的大規模戰爭,英國完全不必擔心美國試圖「篡權」。
    唯一令英國人真正擔憂的是蘇聯的潛力。儘管20世紀30年代初的蘇聯剛剛從戰爭的混亂中緩過一口氣來,各行各業仍然百廢待興,但是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卻引起了大英帝國的極度緊張。如果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能夠在不進行殖民擴張的前提下實現工業化,同時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這就不僅僅形成了嚴重的軍事挑戰,更加危險的是蘇聯模式將「搞亂」全世界的思想意識。如果蘇聯自力更生地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那英國的殖民模式將在反襯中顯得醜陋無比,而無法維持其合理合法的統治秩序。因此,蘇聯被英國鎖定為最危險的敵人。
    在英國看來,德國納粹的興起有利有弊,弊端是德國重整軍備形成了對英國的威脅,好處是英國有了一個得力的打手去對付蘇聯這一死敵。英國並沒有把納粹太放在心上,首先是一種心理上的強烈優勢,德國的經濟在凡爾賽體系的消耗下,已經脆弱不堪,國際銀行家又徹底控制了德國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系統以及重化工業的命脈,希特勒不過就是個前台傀儡。只要能控制納粹的命脈,就不怕他們反戈一擊。如果引導德國強大後去對付蘇聯,對英國來說,當真是件令人歡欣鼓舞的好事。所以,英國的統治精英內部在納粹問題上分裂為兩派,一派是親德派,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溫莎公爵」,另一派是對德國產生了恐懼後遺症,堅決反對任何讓德國重新崛起的思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後來的首相丘吉爾。
    美國的新興金融勢力集團卻有自己的一套戰略考慮。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隨著美國工業實力的爆炸性增長,美國的統治精英就已經開始謀劃如何取代大英帝國而成為新的世界霸主。畢竟是實力決定心態,心態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戰略!
    在美國看來,英國最大的強項,也正是英國最大的死穴。英國的全球生產、資源、市場的大分工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英國本土的工業空心化,而英國沾沾自喜的金融中心如果離開了扎紮實實的實體經濟,僅僅附著在全球分工的鬆散利益共同體上,一旦天下有變,就將立刻變得脆弱不堪而土崩瓦解。
    因此,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美國既能夠從中大獲戰爭紅利,又能極大地削弱英國的統治地位,為取而代之創造機會,這完全符合美國新興金融勢力集團的戰略利益。
    而國際猶太金融勢力在打垮英國殖民體系、奪取巴勒斯坦以便重建大以色列目的戰略思路上與美國新興金融勢力集團一拍即合,華爾街的兩大勢力集團形成了高度默契,雙方互相借力,水乳交融,共圖大事。
    此時的歐洲格局出現了戲劇性的局面,英國的首要敵人鎖定為蘇聯,美國新興金融勢力的目標指向取代英國,猶太金融勢力主攻以色列復國,這三股勢力的共同之處就是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希望掌控一個能夠當槍使的強大德國。
    希特勒明白各派勢力都在利用他來實現各自的目的,但希特勒有著自己的盤算,他完全不能接受被支配和控制的地位,準備反利用各方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希特勒決心要在複雜的國際戰略遊戲格局中充當主導者的角色。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 2貨幣戰爭1 升級版 3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4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5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