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 6.11 希特勒「新政」的第一把火:中央銀行國有化

6.11 希特勒「新政」的第一把火:中央銀行國有化

    早在1919年9月,希特勒第一次聽到費德爾關於金融貨幣的講演,就被深深地觸動了,也就是這次演講吸引希特勒加入了德國工人黨。
    希特勒沒有任何系統的金融學理論基礎,更確切地說,他幾乎就是一個金融盲。但是希特勒的悟性極高,沒有系統的知識,卻能夠一下抓住問題的本質。這種人在對話里學習,在提問時思考,在辯論中頓悟。和所有領導者一樣,他不需要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而必備的則是敏銳的辨別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在眾多紛雜的言論中,捕捉到正確的聲音。
    在和費德爾的討論中,希特勒悟出一個根本道理,就是私有的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國家的貨幣發行,獲得巨大的利益,從而資助他們對整個社會人口的控制和剝削。費德爾的這種理論顯然是正統學術界無法容忍的離經叛道的謬論,它試圖從人與人的利益博弈的角度去解釋現象,而理論家僅探討剝離了七情六慾的人性之後的「客觀」事實。沙赫特就與費德爾的觀點背道而馳,特別是涉及中央銀行制度的「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時。其實,沙赫特的「理論觀點」和他與華爾街關係密切的「實際背景」是分不開的,要害還是一個利益問題。
    在聆聽雙方的激烈爭辯中,希特勒心裡像明鏡兒似的,他從內心深處接受了費德爾的觀點並付諸實踐,但在表面上卻重用沙赫特,冷落了費德爾。對於德國納粹前期經濟思想起到了奠基作用的費德爾,等到納粹上台執政時,卻被排擠到大學去教書。原因很簡單,大工業家和大銀行家不喜歡費得爾的理論,卻熱烈支持沙赫特,而這些實力派正是希特勒的納粹黨賴以生存的基礎。希特勒從骨子裡痛恨這些「十一月罪人」,卻又不得不和他們混在一起,逢場作戲。因為他是政治家,他只能遵守利益的遊戲規則,而決不能將個人好惡置於遊戲規則之上。
    但是,在中央銀行國有化的重大原則上,希特勒沒有向沙赫特等人妥協。1933年,希特勒政府剛上台,就立刻重新修訂《銀行法》,規定:取消帝國銀行董事會的獨立性,帝國銀行行長及董事會成員的任命權轉歸同家元首;賦予帝國銀行執行公開市場政策的權力,但很少使用它;帝國銀行可以對「創造就業匯票」進行貼現,以便新政府為創造就業提供資金。這個「創造就業匯票」就是「費德爾貨幣」,最早由費德爾提出,後來存實現希特勒「新政」奇蹟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然,納粹政府的上述做法,遭到了帝國銀行董事們的強烈反對,但卻無力阻止它。在銀行家的反對聲中,希勒特繼續發力,帝國銀行的獨立性亦逐步削弱。1937年2月,《帝國銀行新秩序法》頒布,規定帝國銀行董事會由元首直接領導,帝國銀行的獨立性被徹底剝奪。到1939年,帝國銀行董事會也被最終解散。同年,納粹政府又頒布《帝國銀行法》,規定:停止黃金兌換紙幣;由40%黃金和外匯構成的發行準備可全部由就業匯票、支票、短期國庫券、帝國財政債券和其他類似債券替代;中央銀行對帝國提供的貸款數額最終由「領袖和帝國元首」決定。這實際上意味著德國在貨幣制度上,已經從羅斯柴爾德的「黃金十字架」下爭得了自由。至此,納粹政府最終完成了中央銀行法律上和政治上的國有化。
    為了避免國際銀行家的強烈反彈而壞了大事,希特勒只能徐圖緩進,用了整整6年時間,才終於將中央銀行大權抓到了白己手中。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 6.11 希特勒「新政」的第一把火:中央銀行國有化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2貨幣戰爭1 升級版 3貨幣戰爭 4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5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