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的人很多,但歸根結底就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領著別人乾的,另一種是跟著別人乾的。意即,不當主角,就是龍套。
——民間智語
原本在26歲的格林斯潘看來,世界經濟運作的規律已盡在他的「格氏模型」之中了,他堅信,只要他得到正確的初始變數,他的「格氏模型」將能計算出全部經濟的運行規律,就像牛頓在經典力學世界中所做到的一樣。
但問題是,初始變數是誰設置的呢?這是格林斯潘以前連想都沒有想過的問題。實際上按照牛頓的話說,上帝之手推了世界一把,剩下的事就是牛頓力學可以處理的範疇了。但在經濟活動中,誰是上帝呢?誰的手推了經濟系統一把,誰的掌心握著經濟機器的鑰匙?這個問題首次與格林斯潘迎面對撞。
在遇到安·蘭德之後,格林斯潘第一次意識到「上帝之手」的重要性。是安·蘭德啟動了格林斯潘的「頭腦風暴」,也是安·蘭德令格林斯潘頓悟到了問題的答案。
格林斯潘在傳記中強調,在認識安·蘭德之前,他沒有意識到經濟活動中人的重要性,當跟安·蘭德關係越來越深,他突然幡然醒悟,其實人才是經濟領域中最需要關注的研究對象。當然,格林斯潘所說的人並不是門口賣冰棍的老太太,也不是街邊打太極拳的老大爺,他所指的人正是安·蘭德極盡所能讚譽的統治精英階層。
正是他們在決定經濟活動的運行方向,是他們推了經濟活動一把,格林斯潘從前只是看到被他們推動之後的社會經濟運行狀態,並且對這個狀態進行了正確描述,僅此而已。而他以前從來沒有關注過初始條件的設置,以及是誰在設定這些初始條件,誰讓經濟往這個方向而不是往另外的方向發展,誰是推動經濟體的初始推動力,誰是上帝之手。
是這一系列驚雷般的問號吸引著格林斯潘走上了拜訪安·蘭德的道路,從26歲那年起,一走就是8年。那個神秘而強大的磁場不是哲學,也不是藝術,更非小說。格林斯潘朝著磁場中心越走越近,他想知道上帝之手將如何發力。
安·蘭德成為格林斯潘的指路明燈,徹底改寫了他的人生軌跡。格林斯潘的頓悟將他從數學模型和數據局限中提升出來。格林斯潘從此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