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政部長大隈重信建立橫濱正金銀行是為了挽救快速貶值的紙幣信用。在他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之下,信貸擴張迅猛,經濟發展過熱,結果導致紙幣對銀幣的大幅貶值。貨幣信用嚴重受損,通貨膨脹難以控制,經濟一片混亂。萬般無奈之下,大隈重信提出向外國舉債5000萬日元,用外國的銀幣來回收過多發行的紙幣。結果,他的提案被暴風驟雨般的罵聲所淹沒。
明治寡頭們很多都到過國外,也包括中國、印度和其他殖民地國家,親眼目睹了外國債務是如何將這些國家逐步控制,最終使其淪落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寡頭們指出,搞明治維新,不就是為了避免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嗎?在工業化基礎尚未完成,還債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向外國舉債只能抵押關稅和政府其他收入,從而喪失財政稅收主權,這不就重蹈中國的覆轍了嗎?
無奈之下,大隈重信提出建立一家純粹的「金銀金屬銀行」,地方定在橫濱這個日本的商業中心。因為是純粹真金白銀的業務,故而叫橫濱正金銀行。它不能發行鈔票,其主要目的是將被「劣幣」(紙幣)驅除的「良幣」(金銀),從被儲藏的狀態下激活,重新回到社會上流通。可是,紙幣貶值仍在加速,到1880年,紙幣貶值到銀幣的45%,日本的金銀幣彷彿一夜之間從各個角落一起消失了。「正金」銀行因為找不到「正經」的金銀幣而陷入癱瘓。紙幣貶值斷送了大隈重信的財政牛人地位。【12】接下這個爛攤子的就是力主通縮的松方正義,他早就對大隈重信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極其不滿。松方正義上任的頭等大事就是重建日元紙幣信用。這意味著政府必須用真金白銀,去換回老百姓手中過量發行的紙幣,有多少換多少,直到老百姓完全相信政府庫存的金銀「大大的多」,而不再要求兌換為止。當時日本全國的貨幣流通總量是1.53億日元,而金銀準備金只有870萬日元,僅占貨幣流動總量的5.7%。這可是一場信心的大血拚,僅有信心還不行,首先要有真金白銀。
松方正義早已成竹在胸,他與橫濱正金銀行反覆討論出一個方案,既可以解銀行經營上的困局,也能一舉扭轉紙幣貶值的困境,更能在對外貿易領域重新奪回被外國洋行把持的定價權。
松方正義下令財政部,立刻為橫濱正金銀行準備300萬日元的資金用於外匯交易。這筆錢將用來支持日本的出口貿易,用出口創匯來解決國內金銀不足的問題。松方正義的思路與大隈重信截然相反,既然國內金銀不足而紙幣嚴重超發,只從國內找金銀不能解決問題,應該到全世界去找金銀,用外面流入的金銀來穩定紙幣。
此時的日本對外貿易結構與中國比較類似,主要出口商品是生絲和茶葉。其中,生絲業一直是日本最為重要的傳統產業和出口行業,在日本出口中的比重高達30%左右。由於外國洋行在外國銀行的扶持下,完全壟斷了商品定價權,日本生絲和茶葉經常以跳樓大甩賣的價格,被迫賣給洋行。日本財政部對此早就怒火中燒,但一直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
橫濱正金銀行在松方正義的授意下開始悄悄行動的時候,正好是胡雪岩在上海開始囤積生絲,準備和洋行叫板的當口。但最終的命運卻截然相反。
日本的生絲和茶葉商人也缺錢,外國洋行支付的是商業匯票,要等6個月才能到期,然後才能到外國銀行取款。如果急需資金周轉,就必須拿到外國銀行進行貼現,但貼現率可能高達20%,等於損失了20%的貿易利潤!如果不願損失,就只有等待。但是,絲茶都是不能等的商品,時間長了會變質。因此,資金短缺導致收購絲茶的速度緩慢,而絲農茶農等不起,就只有賤價出售。洋行則大獲暴利。
橫濱正金銀行的出現立刻打破了洋行對貿易的定價權。當洋行和商人們談好合約,開出商業匯票時,正金銀行立刻介入,它向商人們馬上支付日元現鈔買入匯票,折扣十分優惠。而這些日元現鈔,正是松方正義授權財政部以極低的利息借給正金銀行的專項資金。這樣,商人們無需再等待商業匯票漫長的到期時間,也不用拿匯票去外國銀行做十分吃虧的貼現。現在,由正金銀行持有匯票到期,承擔全部風險。匯票到期後,外國商人的付款都將以金銀幣的形式直接流入財政部在正金銀行的賬戶。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正金銀行從財政部廉價借出日元紙幣,再用紙幣打折收購日本出口商手中的外國匯票,持有匯票到期後,外國金銀幣付款到正金銀行,再由正金銀行流入財政部,正金銀行從政府借錢與給外國匯票打折的息差中獲取利潤。此時,財政部獲得了大量金銀幣用來回收日元紙幣,重建日元信用。日本出口商立刻將獲得的資金,再去收購絲茶,加快了資金周轉的速度,收購量大增,絲農茶農獲益。商人在與洋行談判時贏得了更多議價權。同時,橫濱正金銀行業務有了空前的擴張,開始將分支機構開設到海外各大金融中心。【13】橫濱正金銀行的金融創新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正是正金銀行的橫空出世和巨大成功,一舉扭轉了日本瀕臨崩潰的貨幣體系,鞏固了明治維新前期的主要經濟成果,使得日本夯實了貨幣擴張所形成的金融泡沫。
當日本銀行建立後,正金銀行與日本銀行展開密切合作。日本銀行向正金銀行提供2%的超低息貸款,為正金銀行殺向全球市場提供了強力支持。反過來,正金銀行為日本銀行源源不斷地提供著金銀幣儲備,幫助日本銀行建立牢不可破的貨幣信用。1881~1885年,日元紙幣背後的金銀儲備,從可憐的870萬日元暴漲到4230萬日元,占貨幣流通總量的37%。【14】到1890年前後,日本的紙幣終於恢復到與銀幣相同的價格水平,日元的信用保衛戰勝利結束。
西方列強大吃一驚,如此猛烈的通貨膨脹竟然能夠被徹底制服,如此過量發行的紙幣居然能完全不貶值地恢複信用。這表明日本對金融的駕馭能力,在短短20年的時間裡,獲得了飛躍式提高。從一個對現代銀行為何物都全然不知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準備向全球進行金融網路布局的世界級玩家。
從胡雪岩挑戰洋行生絲定價權的失敗和日本絲茶商人大幅提高定價能力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日本官員如松方正義,千方百計地幫助出口商奪回定價權,而大清官僚似李鴻章,則處心積慮和落井下石地整垮胡雪岩;日本有三井、三菱這樣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金融巨頭,而大清則盛產像洞庭席家這樣挾洋自重的金融洋買辦;橫濱正金銀行是日本進軍世界的金融尖刀,而上海金融市場則是滙豐控制中國的殖民利器。
在喪失金融高邊疆的中國,洋務運動也好,戊戌變法也罷,甚至推·清朝統治,都不可能真正實現中國的工業化和富國強兵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