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一旦失去了貨幣,就如同一個現代城市突然斷掉了自來水和電力供應,經濟體系還能運轉嗎?
答案是:能!
人類社會的適應力之強,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力!
當美國的銀行體系關閉後,社會並沒有發生預期中的大規模騷亂。相反,社會秩序竟然井井有條。這一方面是羅斯福新政所帶來的希望,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天然的適應力。
美國的商場靈活機變,用賒賬的方式繼續向顧客提供商品。醫生、律師、汽車修理廠的老闆們,接受個人欠條作為支付手段。大學照常上課,食堂為學生們記賬就餐。百老匯的表演票房,也接受個人欠條,但必須出示銀行儲蓄本,證明未來有錢可還。上百個地方政府,發行了本地的流通券,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各州就有自己發行「殖民券」的經驗。還有一些地方,採取了直接收取商品作為支付手段。如紐約的拳擊比賽,定價為50美分,觀眾可以用價值相當的帽子、肥皂、香煙,甚至鞋子來買門票。但是,信用是有限度的,小額可以,金額過大則會出麻煩。即便沒有貨幣,美國人照樣絕不耽誤玩樂,結果多達5000多遊客被困在佛羅里達,因為他們的透支額度超過了上限。
羅斯福上台後,工作重心當然是拯救經濟,但他的新政卻開錯了藥方。1933年,羅斯福就職時的失業人口是1300萬,到了1941年底,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所面對的失業人口仍然有1000多萬,如果不是世界大戰使美國勞動力人口中的1/3直接參戰或納入戰爭系統,失業問題恐怕將繼續維持到40年代的中後期。
羅斯福認定危機的根源在於價格的下跌。他認為,價格下跌導致工業利潤喪失,債務負擔加重,投資意願低迷,生產開工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農產品銷售價格連年嚴重萎縮,致使農場主虧損,降低了他們的消費能力。資產價格暴跌後,華爾街元氣大傷,銀行體系陷入癱瘓,融資能力被嚴重削弱,經濟復甦難以獲得資金支持。
因此,羅斯福的核心思路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使得物價回升,脫離通貨緊縮的苦海。為此,他的應對之道就是「價格再通脹」。80年之後,伯南克與奧巴馬政府基本上沿用了羅斯福的思路,應對金融海嘯的辦法就是「資產再通脹」。這也正是美國目前仍然走不出危機的主要原因。羅斯福在推行新政取得短暫繁榮之後,於第四年再度陷於1937-1938年的衰退,而奧巴馬在執政後的第四年,面臨同樣的二次衰退的危險。羅斯福無法解決的失業困擾,對於奧巴馬來說,同樣是他的經濟噩夢。
二者所犯的錯誤幾乎完全一致,生的是心臟的病,吃的卻是頭疼的葯。美元的債務危機,卻用財政赤字去解決,用更多的債務去解決一個債務帶來的危機,這本身就是抱薪救火。價格再通脹也好,資產再通脹也罷,無非就是通過貶值貨幣來緩解債務壓力。其最極端的例子,就是1923年德國的超級通脹,馬克的徹底崩潰的確將德國國內的負債一筆勾銷,但同時被勾銷的還有貨幣的價值和人民對政府的信賴。最終,德國魏瑪共和國用垮台的代價,去償還了這一筆誠信的負債。今天的美國,用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做賭注,以迫使美元的國際債權人和國內納稅人來分攤本該由華爾街所承受的損失和懲罰。如果美元貶值的賴賬戰略走得過了頭,結果將是世界範圍的惡性通脹和美元誠信的徹底破產。
價格的下跌,是龐大的債務內爆所形成的銀行信用萎縮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試圖以價格回升來作為解決危機的鑰匙,打開的只能是廉價貨幣和赤字財政的大門。廉價貨幣將摧毀人們的儲蓄和真實購買力,而赤字財政將增加消費者最終的負債壓力,這與經濟健康復甦和增加就業,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這種邏輯顛倒、本末倒置的經濟政策,焉能取得持續的成效?
在羅斯福開始他的貨幣寬鬆政策之前,胡佛已經搞過兩次QE了。
1929年11月到1930年6月,為拯救華爾街股市的10月崩盤和信心危機,紐約美聯儲銀行進行了第一輪QE,將利息從6%陡降到2.5%,向銀行體系注入了5億美元。美聯儲的大膽操作也是相當的離經叛道,所謂逆經濟周期的貨幣政策,當時還是聞所未聞的新奇想法。美聯儲內部也爭論得一塌糊塗。由於缺乏理論和實踐,大家只能藉助朦朧與似是而非的比喻,結果自然是驢唇對不上馬嘴。
美聯儲的印鈔行為,再加上物價下跌的因素,使得真實的貨幣總量出現了上升。1930年上半年,股票市場強勁反彈了50%。經濟危機看似沒那麼可怕,人們的信心得到很大恢復,牛市調整論開始被很多人接受。但好景不長,經濟繼續在下滑,股市到了下半年再度熊氣瀰漫。
1932年2月,美聯儲遊說國會通過法案,允許美國國債作為貨幣儲備,從而拿掉了黃金對美元的剛性制約。1913美聯儲成立以來,美元發行仍然帶著黃金的緊箍咒,100美元的發行背後必須要有40美元的黃金抵押,剩餘的60美元抵押物主要是短期商業票據。儘管美聯儲可以在公開市場中買賣國債,將國債作為其主要資產,並在事實上使用買入國債來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但在法律上,美國國債並不能充當美元的貨幣儲備。美國國債在美元發行中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商業票據。原因就是,美國國會對美聯儲的貨幣大權抱有很大的戒心,非常擔心有朝一日,美聯儲會把國債貨幣化,對政府的財政赤字提供幫助,用貨幣權力尋租來腐蝕和綁定政府,從而顛覆美元的內在價值。可是,國會的這道控制美聯儲貨幣權力的「密詔」,在危機中被美聯儲巧妙地廢除了。
美聯儲終於可以通過大規模的公開市場操作來吃進國債,將國債嵌入美元發行的核心。國債作為美元的核心儲備,將從客觀上迫使其必須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而國債的增加只能通過財政赤字才能實現。美聯儲用國債增發既達到了誘惑政府透支花錢的貪婪慾望,又脅迫政府不得不長期陷入赤字,否則將導致貨幣緊縮的經濟困境。這種對債務的依賴,正是美聯儲權力的源泉,也正是後來美國對付英國的手段。銀行家們的思路真可謂匠心獨具,竟能設計出如此精妙的貨幣圈套!國會針對美聯儲精心設計的貨幣「馬奇諾防線」,被銀行家們利用經濟危機輕而易舉地就從側翼迂迴過去了。
新法律通過之後,美聯儲立刻開動印鈔機,啟動QE2,大規模買入國債,向銀行體系再度注入了10億美元,美國股市在1932年QE2開動後,應聲暴漲近一倍!
事實表明,1932年2月新法案通過的時候,正是20世紀以來,美國股市的超級大底!
股市雖然見了底,但經濟復甦還遙遙無期。羅斯福即將啟動的正是QE3。
羅斯福原本有一位金融高參,他就是詹姆斯.沃伯格——「美聯儲之父」保羅.沃伯格的兒子,如果按輩分算,應該是美聯儲的兄弟輩。詹姆斯時年25歲就擔任了國際承兌銀行的副總裁,跟著父親保羅開闢了美國商業承兌匯票市場的新天地,樹立為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主導地位立下了赫赫戰功;年僅37歲就成為華爾街最年輕的金融巨頭,出任曼哈頓銀行(今天JP摩根大通銀行的前身)董事會的副主席。原來羅斯福曾準備讓他擔任財政部次長的要職,作為羅斯福與華爾街的橋樑,但他寧願做總統的私人顧問。詹姆斯的性格不是很穩定,可能由於少年得志過早,他後來與羅斯福發展到情緒激烈對立,甚至在報刊上公開謾罵羅斯福新政的狀態,使得他的政治前途受到了很大影響[5]。
在總統疏遠了詹姆斯之後,羅斯福時代的重臣,財政部長摩根索推薦了他的老師,康奈爾大學農業經濟的教授喬治.沃倫擔任總統經濟顧問。羅斯福對沃倫的價格再通脹理論相當讚賞,雖然總統自己不懂經濟學,但他那頗有問題的直覺告訴他,價格上漲是解決危機的出路。沃倫的思想完美地符合了羅斯福的預期。
沃倫曾花費十年心血調查農產品20世紀20年代以來價格下降的根源,並於1932年發表了他的巨著《1720-1932:213年來的批發價格》。得出的結論就是:黃金與商品價格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黃金多則價格漲,黃金少則價格跌。這個結論本身倒沒什麼特別,黃金本來就是信用擴張的基石,黃金增加將會導致貨幣信用擴張,商品價格自然會上漲。但30年代初,貨幣主義思想尚未興起,羅斯福聽著覺得十分新鮮。更有爆炸點的是沃倫提出了解決價格下跌的「秘方」:既然黃金增加可以使得價格上漲,那麼貶值美元對黃金的價格,就相當於增加了黃金總量,危機不就解決了嗎?如此簡單的法子,讓羅斯福一下子找到了經濟「先知」的感覺。總統下定決心,力排眾議,準備通過貶值美元對黃金的價格,一舉解決經濟大蕭條的問題。
其實,1930年和1932年的兩次貨幣增發,以及羅斯福的美元對黃金貶值,二者從兩種角度(前者是從量而後者是從質)試圖通過操縱貨幣價值來解決嚴重的債務問題,可惜這兩種思路都不可能成功。在嚴重的債務危機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徹底沖銷債務,允許大型銀行破產,政府接管貨幣權力,將貨幣直接注入經濟體,在基本無負債的情況下,經濟局面將迅速好轉,而後再讓銀行逐漸自行復甦。1933年,德國的沙赫特用這種療法,僅用了四年,就徹底扭轉了遠比美國更糟糕的德國經濟局面,消除了30%的失業率,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
大蕭條的本質是,一邊有大規模的資源和生產設備被閑置,而另一邊有嚴重的勞動力被閑置,只要貨幣將兩者一結合,經濟發動機必然重新啟動。可是銀行系統由於爛賬問題嚴重,在最需要信用的時候,卻無力提供也不願冒這個風險。僅僅通過貶值貨幣給商業銀行提供資金,難以解決貨幣如何進入實體經濟的困境。因為銀行創造信用的前提是必須有人來借錢,沒人借錢,或銀行不敢放貸,那麼中央銀行廉價製造出來的美元是不會自動流入實體經濟的。大蕭條中的大規模失業問題,使得消費者喪失了購買能力,銀行不敢向他們提供消費信貸,同時企業不敢僱人大規模開工生產,因為消費市場委靡不振。而打破這一死循環的出路在於,必須首先大規模增加就業,只有就業才能帶來消費增長。雖然羅斯福新政在這方面也有些努力,但比起貶值貨幣的熱情,還差得太遠。
羅斯福啟動的QE3包括,脫離金本位,美元從$20.67下跌到$35兌換一盎司黃金,美元對黃金進行大幅貶值!
法國人搞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擁有世界最多黃金的國家,會選擇脫離金本位?英國人很抓狂,英鎊是被迫離開金本位的,而美國則是主動放棄,美國到底要幹什麼?對於美國人來說,問題很簡單,既然多數國家都不承認黃金的「漢室正宗」了,我還把黃金當菩薩供著,圖個啥?黃金本是美國制約別人的工具,如果大家都擺脫了黃金,那麼美元堅守金本位,非但不能制人,反而是受制於人。不過,美國畢竟多留了個心眼,雖然暫時放棄了金本位,但由於美國的黃金儲備佔有壓倒性優勢,也許將來還能再次用黃金制住其他國家。所以,羅斯福表面上廢除了金本位,但卻並不允許民間持有黃金,強令老百姓將所有黃金以20.67美元的低價賣給美聯儲,然後再令黃金升值,這相當於打劫民財,再將利益輸送給銀行系統。
後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時,美國果然又將黃金「漢獻帝」抬了出來,眾國家只得再度躬身下拜。即便是1971年美國將美元與黃金脫鉤後,仍然存儲著高達8000噸的黃金。天有不測風雲,美國是個做事總留著一手的國家。
羅斯福的QE3一經宣布,華爾街掌聲雷動,股票聞聲暴漲15%。摩根的另一員大將拉芬威爾,代表華爾街向羅斯福致意,「您擺脫金本位的行動,拯救了即將徹底崩潰的國家」。在黃金的問題上,總統和華爾街本來就是一條心。
在QE3的刺激下,美國批發價格上漲了45%,股票翻了一倍,負債成本得以大大削減。經濟復甦看到了曙光,重型設備訂單增加了100%,汽車銷售勁升200%,工業生產擴大了50%。
羅斯福此刻正享受著美妙的成功喜悅。不過,總統忘了,無就業增長的復甦,能持續嗎?銀行家得救了,資本家開心了,老百姓呢?沒有他們最終消費能力的實質提高,一切終歸是幻覺。果然,1937年,羅斯福再度面臨經濟蕭條中的「再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