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2.6 乘人之危,美國豪奪英國資產

2.6 乘人之危,美國豪奪英國資產

  1933年倫敦經濟會議不歡而散之後,英美兩國分道揚鑣,英國將重點放到經營自己的那片廣袤的英鎊區,而美國則繼續「孤立」在自己的經濟困境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終於打破了世界脆弱和沉悶的平衡。戰爭使各個國家立刻熱血沸騰起來。德國納粹在歐洲摧枯拉朽般地勝利,讓美國看到了東山再起的絕好機會。
  美國人從不認為德、意、日軸心國的這些街頭小混混真能成大事,美國一國的GDP總額就比三國之和還高50%。戰爭畢竟打的是錢糧。軸心國都是後起的工業國,缺乏海外殖民地所提供的軍事基地和原材料補充,世界大戰最後拼的是資源消耗。僅英、法、蘇、中這幾個大國,就足以耗盡軸心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儲備,而英帝國的龐大海外資源,將源源不斷地提供戰爭補給,戰爭拖下去將對盟國越來越有利,最終美國參戰則必然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美國就如同一個精明的商人,撥打著實力對比的算盤,計算著何時參加戰爭對美國最為有利。美國人並不真正擔心德國最終會勝利,或者蘇聯會擴張,恰恰相反,美國更忌憚戰後大英帝國的實力。所以,美國希望在戰爭中儘可能地削弱英國的實力,這樣戰後的世界將是美國一家獨大。
  大英帝國面對德國的兩次挑戰,應付起來越來越困難。正如英國沒有料到法國在戰爭中如此不經打,美國同樣也很吃驚英國的衰弱遠比美國估計的要嚴重得多。英國是工業國中較早走出衰退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英鎊區的龐大市場。到1938年,英國居然擁有高達40億美元的黃金和美元儲備了,比30年代初高出了4倍!但戰爭爆發僅僅一年時間,到1940年9月,英國的黃金和外匯儲備就急劇下滑到10億美元。到了11月,丘吉爾不得不私下告訴羅斯福,「英國現金流斷裂的時間已經不遠了」。羅斯福雖然暗暗吃驚戰爭消耗的速度,卻也不會輕信英國的說法,畢竟英帝國的家底子還厚實得很。羅斯福一面宣稱「美國是民主國家的巨大軍火庫」,一面暗示買軍火還是要掏錢的。
  面對丘吉爾的哭窮,羅斯福不急不慢地建議,要說服國會,英國人的確耗盡了一切資源,美國必須馬上伸手相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英國情況真的緊急,倒是有個快捷的法子,那就是將英國人持有的美國主要工業公司的股份賣掉。
  銀行家們對此心領神會,英國在海外還有數百億美元的「閑置資產」,此時正是英國用錢的時候,迫使英國跳樓大甩賣,銀行家們將會賺得盆滿缽滿。
  1941年3月,就在國會討論《租界法案》的關鍵時刻,羅斯福通知英國,必須立刻將一些最重要的企業股份賣給美國人。在英國被迫出售的企業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人造纖維公司」(American Viscose Company),這是英國科特奧茲(Courtaulds)紡織帝國在美國的超級賺錢機器,該公司在美國擁有1.8萬名僱員,7家工廠,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絲企業。美國人只給英國政府72小時的時間宣布企業出售的消息。當英國政府代表懷著沉痛的心情,向科特奧茲宣布這一決定時,這位老牌英國紳士只問了一句:「這個決定是基於國家利益,而不管對我和我的公司會造成什麼樣的痛苦嗎?」當聽到肯定的答覆後,老紳士癱倒在座椅上。他只有36個小時召開董事會,宣布企業出售的計劃。這可以算是世界公司併購史上最短的記錄了。這筆生意自然由摩根公司出面打理,摩根給了英國人5400萬美元,轉手就在市場上賣了6200萬美元。戰後,丘吉爾在其《回憶錄》中聲稱,這家公司僅有形資產價值就超過了1.28億美元,「科特奧茲,這家偉大的英國公司在美國的資產,應美國政府的要求,被廉價出售了,然後在資本市場又被高價賣出,英國並沒有從中受益」。當摩根公司看到這段描述,大驚失色,連忙通過各種關係疏通,希望丘吉爾不要這樣嚴厲的苛責[10]。令丘吉爾鬱悶的是,這僅僅是英國資產被美國訛詐的冰山一角。
  為了支持民主和自由的戰爭,美國要求英國人廉價出售資產的消息在美國不脛而走,一大批美國投機商激動得徹夜難眠,其中就包括神奇的哈默博士。哈默本是哥倫比亞醫學院的學生,由於猶太人天生的商業機敏,他在讀書期間就開始倒賣藥品,在學生期間就成了百萬富翁。後來他只身前往十月革命後不久的蘇聯,在那裡結識了偉大導師列寧,從此在紅色蘇聯做起了貿易。在發了大財之後,又在蘇聯廉價收購了許多沙俄時代的藝術品倒騰回美國,又再次發了橫財。這回聽到英國資產將跳樓大甩賣的消息,他很快就琢磨出一個連摩根公司這樣的國際大投行都不敢想的大生意。這就是倒賣英國在西半球的軍事基地!
  哈默算了筆賬,1925年英國欠美國的戰爭債務是50億美元,到1940年還欠著35億美元沒還。美國被欠債折騰怕了,於是在1934年通過《約翰遜法案》,規定凡是沒有還清一戰債務的國家,休想再從美國拿到一分錢。其實,美國對英國一直最為苛刻,連義大利這樣的軸心國,都得到美國減免一半債務的慷慨,德國甚至還得到了大筆美元投資,法國也被大幅減免了債務,只有對英國是格外的吝嗇,美國對英國的忌憚之深,由此可見一斑。正是《約翰遜法案》和《中立法案》使得美國冠冕堂皇地不能直接援助二戰中的英國。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哈默大展拳腳的空間。哈默認為,英國不可能拿得出35億美元先支付美國欠債,但是戰爭正在燒錢。因此,英國只有盤活資產來抵美債。
  他想到的就是英國以其殖民地領土來抵償債務。當然,美國對殖民地向來不感興趣,因為統治是需要成本的,與其像英國那樣鋪那麼大的攤子,不如賣產品給這些地方,反正都是為了賺錢。哈默商人的品味正好符合美國的商業天性。經過仔細分析,哈默列出了美國可能感興趣的地區,如宏都拉斯、福克蘭群島、蓋亞那、紐芬蘭海岸的一些島嶼等。美國對直接統治沒興趣,但對於租用這些地區,建立軍事基地卻不能不感興趣。戰爭迫在眉睫,戰後美國同樣需要全球的軍事基地,因為那時美國必然取代英國現在的地位,沒有海外軍事基地就無法維護全球秩序。
  哈默飛快地在腦海里打著算盤,首先給英國與義大利同等的待遇,這樣就把英國的債務減少一半,再將若干島嶼以99年租約,按每個單價2500萬美元計價,英國的債就還清了,多餘的錢還可以用來購買美國武器,如即將退役的50艘驅逐艦。後來哈默稱這個計劃為「驅逐艦換軍事基地」[11]。
  有了計劃就立刻行動起來。哈默到處找關係,推銷他的方案,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卻興奮得神魂顛倒。終於,他的建議「通過租賃或其他方式」取得英國的島嶼領土,被國會列入議案。不過,這個議案被擱置了,原因是國會不願意得罪國內反戰的民意。哈默並不氣餒,這麼大的生意哪有這樣簡單。為了找到支持美國援助盟國的民意「證據」,他僱人將最近一段時間各大報刊的編輯部評論收集起來,結果發現92%的編輯部評論是贊成援助盟國的。這就是民意證據!
  哈默帶著他的報刊剪輯,通過關係見到了羅斯福,畢竟他為羅斯福競選還捐過錢的。羅斯福一邊饒有興趣地翻著報刊剪輯,一邊聽著哈默的「驅逐艦換軍事基地」對美國未來將起到何等關鍵作用的高論。羅斯福看到了哈默方案的價值,那就是美國未來的全球霸權計劃。羅斯福明白,一個真正的霸權國家,手中僅有胡蘿蔔是不夠的,還要有大棒。後來,羅斯福有一句名言:「說話要和氣,但手裡要拎著大棒。」
  哈默的計劃成功了!英國收到了50艘美國驅逐艦,這對於英國堅持1941年的海戰起到了重要作用[12]。不過,哈默在回憶錄中絕口不提他這筆天大的生意到底獲得了多大的收益。美國倒爺們能倒騰國家領土和戰爭機器,實在是令中國的牟其中們汗顏。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2.6 乘人之危,美國豪奪英國資產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1 升級版 2貨幣戰爭 3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4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5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