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流動,意味著其背後資產的轉移。在1971年之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商品的交換,最終將以黃金資產轉移的方式體現出來,這正是美國愈演愈烈的國際收支赤字引發了美國黃金儲備枯竭,美元在全世界遭到擠兌的根本原因。
1971年美債帝國建立後,美元背後的核心資產變成了純粹的美債,美元流動,僅僅意味著美債資產的轉移。美債,事實上變成了國際市場上主要商品與服務交易的最終支付手段!
對於美國和整個世界而言,這種貨幣機制的重大變化,必將引起經濟增長模式的異化。
在金本位的時代,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來源於國民儲蓄中所積累出來的投資,而在美債本位時代,經濟擴張的本能衝動,逐漸由投資向負債過渡。資本和信用的核心理念,已經從儲蓄積累,異變為債務創造。
投資推動型經濟增長模式與債務驅動模式,體現著在經濟世界觀上的天壤之別。1990年美國的經濟衰退,2008年全球的金融海嘯,2011年歐洲的債務危機,其根源就是1971年以來,世界走上了一條脆弱的經濟增長道路。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是一次對40年來債務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的總清算!
什麼是儲蓄?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消費?什麼是財富?當今社會已經對這些最基本的概念越來越生疏,這些生活中每天都在頻繁使用的詞語,人們卻往往懶於深究。如果把令人頭暈眼花的貨幣概念放在一邊,回歸到經濟最原始的狀態,一切將會一目了然。
在原始社會中,假如一個獵人使用簡陋的梭鏢來打獵,他每天必須捕獲至少3隻野兔才能夠維持生存,而且他不得不緊追野兔奔跑,體力消耗很大,而收穫的獵物卻不多。不久,他從同伴那裡發現使用弓箭打獵,能夠遠距離射殺獵物,不僅增加了隱蔽性,提高了捕獵效率,而且不必急速奔跑,節省了大量體力。如果運氣不錯,還能夠射殺到麇鹿,美美地吃上一頓大餐。
這個獵人決定自己也要做弓箭,不過這需要不短的時間。他首先要翻山越嶺去尋找堅韌輕便的木材,再將伐來的木材陰乾,使木質緊密,然後把木材製成弓。他還必須找來彈性極好的牛筋,反覆砸結實,用來做弓弦。最後,他還得花一定的時間製作許多支箭。最後算下來,獵人發現要完成狩獵工具的技術升級,起碼需要5天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他無法再去打獵,總不能餓著肚子幹活吧,因此,獵人起早貪黑拚命打獵,等終於積累了15隻兔子,足夠5天的食物,他才能夠開始製造弓箭的工作。
保證獵人5天不用打獵還能生存的15隻兔子,就是獵人的「儲蓄」,而製造弓箭就是獵人的「投資」。「投資」是為了獲得效率更高的捕獵成果,前提則是必須有足夠的「儲蓄」。
果然,獵人的「投資」獲得了可觀的回報,使用弓箭使他每天能夠打到5隻以上的兔子,運氣好時,還能打來一隻麋鹿,除了吃飽肚子,獵人還能拿多餘的獵物去交換急需的衣服,這時,他就開始了「消費」。因此,消費的本質是一種交換!消費的前提是獵人必須有剩餘的儲蓄。
最終,獵人除了留下足夠的食物,必要的弓箭改良「投資」,必須的生活用品「消費」之外,還剩餘了更多的獵物,這就是獵人積累出來的「財富」。獵物不能長期存放,因此獵人需要找到一種可以長期儲藏財富的手段,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在市場交易中,獵人發現金銀備受大家喜愛,所有的人都願意將自己的商品換成金銀,既能夠長期儲存,又便於切割、攜帶、計算,大家都追捧的商品就成了「通貨」。通貨的最大特點就是隨時想出手都有人搶著要,所以「流動性」最好。金銀於是滿足了獵人對儲藏財富的一切要求,這就是長期保存、隨時兌換、方便易用。
金銀從發現、開採、冶煉到製造,同樣需要付出勞動,因此,金銀這種特殊的通貨在市場交易中,與其他的勞動成果一起進行交換,這種交換是一種誠實勞動的交換。金銀在交易中的神奇作用在於,它將不同性質商品的複雜兌換,抽象為純粹簡單的數字比值,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擴大了市場規模,促進了社會分工。金銀逐漸成為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誠實貨幣」,擔當起交易媒介、價值尺度、財富儲藏的功能。
如果金銀的製造人,在通貨中摻假,以次充好,用摻假的金銀在市場上交換別人誠實的勞動成果,那麼此人就是在欺詐!這種貨幣,就是欺詐的貨幣!如果被市場發現,製造假金銀的人就將遭人暴打。如果此人是政府,掌握著國家暴力機器,在市場參與者們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大家不甘心被欺詐,於是以欺詐對欺詐,商品質量會惡化,交易秩序陷於混亂。貨幣作為財富儲藏的功能弱化,長期儲蓄的意願瓦解,短期行為盛行,投機之風乍起,社會浮躁瀰漫。貨幣本是財富的契約,摧毀貨幣價值,就是摧毀社會財富公平的契約,其最終結果就是市場交易成本上升,阻礙經濟發展,窒息財富創造。
美元背後的資產,以債務的白條取代了誠實的黃金,這從根本上擾亂了市場經濟,瓦解了社會公平,加速了貧富分化,腐蝕了道德基礎!
當債務變成了貨幣,這種「畫兔充饑」的白條就會充斥銀行系統,所謂的「儲蓄」,不再是人們誠實勞動的成果積累,而是現在並不存在,將來也未必存在的「兔子」。獵人又怎麼可能餓著肚子去進行製作弓箭的「投資」?又哪裡會有真正的儲蓄來進行誠實交換的「消費」呢?
美債帝國自身的儲蓄越來越不足,既要透支消費,還想借錢投資。它所賴以增長的經濟模式,不過是將別人的儲蓄「借來」,一邊享受著更高的生活品質,一邊對金融資產進行著「錢生錢」的快速投資。美債作為借用別國儲蓄的憑證,美國人從未認真打算償還,當「美債白條」對獵人進行貨幣貶值時,手持白條的獵人的真實儲蓄,將被逐步剝奪。
美債作為核心資產,被植入到世界各國的貨幣體系之內。當美債輸入德國、日本和法國,這些國家的真實儲蓄則流向了美國。當美元對各國貨幣大幅貶值時,這些儲蓄遭到了洗劫。德國人和日本人發現後,他們只有啞忍,因為他們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法國人發現後,戴高樂暴怒,發誓要擠垮美元體系;最終歐洲人都搞明白後,大發石油橫財的中東人頂了上去;當中東人的儲蓄被吸得差不多時,美國又將美債這一「儲蓄吸血」的針管,插進了乍富還窮的中國人身上。
2008年金融危機後,伯南克狂印鈔票,這既不可能增加美國人的「真實儲蓄」,也不可能促進市場的「真實消費」,更談不上進行「真實的投資」。畢竟,印鈔票不能憑空創造出「獵人的兔子」。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讓那些已經把真實儲蓄借給了美國的國家,遭到重大的儲蓄損失。
1976年全世界持有的美國國債為900億美元,而2011年這一數字達到了4.5萬億美元!在短短35年之內就增加了50倍!這樣的資產,還會有人相信能夠保值嗎?那麼再過35年,這個數字又會是多少呢?以這樣的貨幣儲備為抵押,各國又將創造多少本國貨幣呢?社會真實的儲蓄,在貨幣的膨脹中不斷被稀釋和轉移,最終更多的儲蓄被積聚到l%的人手中。
當美債帝國「吸血」成癮之後,自身經濟的造血功能卻被弱化。借來的外國儲蓄的主要部分,並沒有被花在美國的實體經濟中,以強化工業產品的競爭力,改善貿易逆差,而是被用於史無前例的金融財富創造。在華爾街獲得驚人暴利的同時,留下的卻是競爭力衰落的工業經濟,收入萎縮的中產階級,大幅增加的貧困人口,負債過度的國家與社會。一切靠負債消費所帶來的繁榮,不過是海市蜃樓的幻覺,當債務無法持續的時候,繁榮也將成為過眼雲煙。
20世紀70年代初,美債帝國圈禁了黃金,廢掉了固定匯率,綁定了石油定價,但美元卻遠未收服人心。對美元的不信任,導致人們爭先恐後地擁有黃金、白銀、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通貨膨脹如燎原的烈火,席捲世界的各個角落,美債帝國處於風雨飄搖的動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