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就說美國終於發現了自己的「比較優勢」,那就是出口美國國債。當時,日本是美國國債的主要進口國,支付的則是國內儲蓄。20世紀50年代開始,先是德國人,後是中東石油出口國,然後是日本,現在是中國,陸續承擔起向美國出口國內儲蓄的包袱。
出口部門就好比獵人,出口創匯就是他的獵物,這些獵物無論以何種貨幣形式體現,其本質就是中國新增的儲蓄。當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時,實際上意味著國內儲蓄流向了美國。獵人本可以用這些儲蓄去更好地改進弓箭,更多地在市場中交換其他商品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同時刺激國內更大的消費,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現在獵人新增的儲蓄被借走了一半,這相當於國內新增的技術進步的能力、消費的規模和就業的機會被同時削弱了一半。
當這些中國人的儲蓄流人美國之後,它們並沒有進入美國的實業領域,幫助美國獵人去改造它們的弓箭,增加打獵的水平,以更多的獵物來償還借入的別國儲蓄,平衡美國的貿易逆差。這些借來的錢實際上流人了美國的金融領域,推高了美國的資產價格。從2001年「911」事件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聯儲連續13次降息試圖刺激經濟增長,結果卻催生出一個美國200年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中國人的儲蓄變成了美國房地產狂歡的泡沫和伊拉克戰火的硝煙。
房地產泡沫助長了金融創新的烈火,美國人房產增值部分得以輕鬆套現。如果一個美國老太太去年買的房子價格是40萬美元,今年房價漲到了50萬美元,銀行將鼓勵她把一年中增值的1O萬美元以「增值抵押貸款」的方式打折貸出7萬美元,在沒有任何收入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老太太白白多得了7萬美元的消費能力,她開始瘋狂消費,整修廚房、改造花圃、看電影、下館子、四處旅遊、商場購物,當她把錢花出去的時候,就刺激了美國的消費,帶來了就業和經濟的增長:結果,更加繁榮的經濟指標,帶來了更大的股市泡沫和房地產上漲,美國老太太第二年有了更多的消費資金。於是,美國老太太不再儲蓄,2005 – 2007年,美國的儲蓄率自30年代大蕭條之後,第一次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為什麼還要儲蓄呢?反正有中國老太太在省吃儉用地打工和儲蓄,反正這些儲蓄都會流人美國老太太的錢袋裡,這樣一種模式不是皆大炊喜嗎?中國老太太負責儲蓄,美國老太太負責消費,中國經濟增長,美國經濟繁榮,這樣一種「中美國」的合作,豈不是美國的「天上人間」嗎?
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與美國的資產膨脹型繁榮配合得天衣無縫。從本質上看,正是美國的資產膨脹拉動了巾國的經濟增長,中國的第二級火箭的燃料就是美國的資產泡沫。只是這中間存在著一個爆炸性的問題:資產膨脹能夠無限持續下去嗎?
別忘了,美國老太太每次用房地產提款機取錢的時候,都增加了她的負債,而她的收入增長卻遠遠趕不上她的債務膨脹,資產膨脹背後其實是債務膨脹,越來越大的債務負擔使得美國老太太的還本付息的壓力與日俱增,她不得不指望著利息永遠保持超低的水平,凶為她的財務狀況已經到了壓力的極限。最後等來的卻是美聯儲2004 – 2005年的連續7次升息。
如果美聯儲繼續維持超低利息政策呢?那麼房地產泡沫的規模將會更大,泡沫破裂的殺傷力也會更強。美國老太太的「債務堰塞湖」在2007年終於開始崩潰了,2008年更多的美國老太太m現了集體債務違約,美國的資產膨脹型繁榮終結了!
伯南克試圖用印鈔票的法子來進行「資產再通脹」,恢復美妙的資產膨脹型繁榮。可是,印鈔票能帶來真實的儲蓄增長嗎?能創造真實的投資和消費嗎?美國老太太在原有的沉重債務負擔之外,義增加了拯救華爾街的巨大社會成本,不斷飆升的國債為美國老太太的「債務老虎凳」又加上了一大塊磚,美國社會的痛苦指數飆升到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不堪痛苦折磨的美國人紛紛湧上街頭,點燃了「佔領華爾街」的世界風暴。高失業伴隨著沉重的債務,再加上退休賬戶上金融資產的萎縮,已壓垮了美國老太太的進一步透支消費的任何念頭。美聯儲超低的利率政策,一輪接一輪的貨幣量化寬鬆,打消不了銀行貸款經理們如驚弓之鳥般的狐疑,也提振不起美國老太太再去炒房的慾望和能力。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這是一種模式的終結!
80年代以來,美國的債務驅動型經濟增長帶來了資產價值的膨脹,這一新型經濟模式在21世紀的頭7年,為美國贏得了快樂而逍遙的美好時光,為中國經濟起飛的二級助推火箭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如今,這一美妙的經濟「永動機」熄火了,「中美國」必將開始分裂。
那中國老太太借給美國老太太的儲蓄該怎麼辦?美聯儲的法子就是QE1、QE2以及未來的QE3,甚至QE (n+l)。所謂量化寬鬆貨幣的本質,就是稀釋貨幣購買力,變相衝銷負債壓力,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的主要目的,正在於侵吞其他國家的儲蓄!
除了第二級火箭帶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實際儲蓄面臨著重大損失之外,更為嚴重的是,第二級火箭的燃料沒有了!中國新增儲蓄的能力面臨日益枯竭的困境。沒有新的生產率大幅提升,就沒有新增儲蓄的來源,也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投資和消費。中國政府的財政刺激和投資推動,帶來的必然是通貨膨脹的壓力,最大的效果僅僅是維持經濟運轉,而不會帶來真正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