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修行者與普通人本來便是兩個世界,所以雖然有了書院側門的那一刀,但寧缺如今在唐人心中的地位,依然主要來自於大書家的身份地位,在老掌柜這等從業者的心中,寧大家的地位更是顯赫。
正因為對寧缺的崇敬傾慕,是以明明通過那位小侍女,才能拿到藍花布包裹,掌柜卻對那位小侍女很是不恥——無端二字指的是品行,在老掌柜看來,小侍女私竊主家財物,實屬無品。
老掌柜思忖片刻,既不屑那小侍女行徑,有些難以壓抑錢財誘惑,低聲問道:「既然是那小侍女偷出來的,我們便是吞了,她也不敢報官,也不敢讓寧大家知曉,您看要不然我們……」
「若不想死,便斷了這些念頭。」
聽著老掌柜的話,一石居老闆微微蹙眉,厲色警告道:「以後也不要發此議論,聽聞那小侍女身份不一般,與公主殿下關係極好,而且從紅袖招那邊傳來的消息,寧大家待這侍女也與眾不同。」
「即便最終被寧大家收入房中,那小侍女也不過是個貪財的女子,這等性情,哪裡配得上寧大家這等人物。」
老掌柜忽然想到一件事情,說道:「東家,寧大家可不是普通書家,我們這般偷偷發賣,會不會出問題?」
老闆說道:「那小侍女極受寵幸,寧大家的印鑒全部由她保管,核賣文書已經到手,所以這些自然不是賊贓,即便日後寧大家發現此事,要追究也只能追究到那小侍女身上,依唐律我們卻不須擔責。」
老掌柜贊道:「東家行事果然令人放心。」
老闆拾起桌上那藍花布包裹,問道:「都在偏院?」
老掌柜點了點頭。
…………一石居西側院,藏於正牌三層主樓之後,九曲青樹之下,湖風至此而緩,最是清幽,幾位男子從房中走出,紛紛見禮。
這幾名男子,有的來自宋國,有的來自南晉,有的來自大唐陽關,更有一位是長安祥墨齋里的大匠先生,都是各自國度書畫鑒定方面的首席人物,是的無論白髮蒼蒼,還是神情冷漠,眉眼間都透著驕傲自信的神情。
「默石兄,你居然也來了?」
「介甫兄……葡萄架下那沉默男子是誰,看著有些眼熟。」
「前年似乎在越國皇宮裡見過一次。」
隨著互通身份,這些人眼中的驕傲自信神情漸漸化作驚愕,因為他們發現院中其餘人在業內的聲名地位並不弱於自己,很多都是久已聞名,只是未曾見過,沒有想到今天卻都在這小院里相聚。
那位默石兄捋須感慨說道:「一石居這些年真是風光無限,居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把我們這麼多人都請了過來。」
那位被稱作介甫兄的老人搖頭感慨說道:「若不是此次售賣的物事太罕見,太珍貴,你我又豈會齊聚於此。」
提到今次售賣的細節,幾名男子包括葡萄架下那名沉默男子都站的更近了些,壓低聲音開始商議,同時也看看對方究竟對此事了解多少。
「如今存世的究竟有多少卷?」
「誰也沒有確切數目,只知道皇宮御書房裡最多,聽說陛下當初在老筆齋里搜颳走了一大半。」
默石兄痛心疾首說道:「藏於昏暗御書房內,不得觀之,不得賞之,不得現實,民眾不得親近之,這真是……」
他想要批評大唐皇帝陛下倒行逆施,然而雖則長安政治清明,依然不敢說出口。
「祭酒大人和王大學士府上各有幾份,別的大宅應該還有四卷左右,只不過這些老大人都把東西藏在自家府里,竟是比陛下藏的還要緊,輕易不拿出來給人看。」
「雞湯帖拓本倒是極多,原件卻沒有人見過,傳聞在王大學士府上。」
「大家聲名未著之前,倒有些幸運兒在臨四十七巷買到些真跡,這一年裡被炒到了極高的價錢,大多數轉手兩次之後便消聲匿跡,總計約有十二卷之數。」
「不知道一石居這次究竟拿了幾卷,不知道有沒有中堂?」
「中堂?寬幅都不可能。」
「如果是書帖,至少要超過三數,不然這一石居的東家,不至於拿這麼多錢把我們這些人全部請過來。」
諸位書畫鑒定師熱烈地討論著,便在這時,院門咯吱一聲被人推開,一石居老闆拎著藍花布包裹走了進來。
眾人隨著老闆回到花廳中,目光一直沒有離開他手間提著的藍花布包裹,有些困惑不解,又滿是熾熱期盼。
老闆把藍花布包裹輕輕擱到桌上,伸出單手,示意請。
老掌柜帶著兩名親信隨從,端著清水毛巾。
書畫鑒定師們頓時圍了過去,用最快的速度,最仔細的態度,把自己的雙手洗凈,用毛巾擦乾後,又接過掌柜遞過來的吸油綿紙,細細把指間的殘水微油吸乾淨,然後又圍到那個藍花布包裹旁。
被稱作默石兄的那位中年男子,捲袖舉著雙手,看著粗劣的藍花布包裹,不悅說道:「一石居何時破落成這副模樣?用布裹著,且不說會傷著裡面的書帖,只說這等氣息也是濁劣到了極點。」
對於這等一生賞書的專業人士,一石居老闆固然得罪不起,但骨子裡養成的職業習慣,卻讓他們無法容忍眼前看到的這幕。
一石居老闆苦笑一聲,也不解釋,伸手解開藍花布包裹,露出裡面那個微扁的方匣子,匣子亦是很粗劣的夾草硬板紙做成的。
默石兄愈發不悅,伸手把匣子打開,然後身體僵在桌旁。
整個花廳變得安靜無聲。
鑒定師們看著匣子里的紙張,震驚的無法言語,覺得眼睛有些花,半晌後,才有人不可置信驚喚道:「七張!」
老闆走到一旁坐下,端起茶杯飲了口,微笑說道:「你們先看。」
…………鑒定師們圍到桌旁,小心翼翼地取出匣子里的書帖,他們都是業內最優秀的人物,沒有用多長時間,便確認匣子里的七張書帖都是真跡。
雖然對書帖的時間猶有疑義,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是新近書寫,但這並不影響書帖本身的價值,所以鑒定師們很震驚,他們完全沒有想到,一石居這次的手筆竟是如此之大,甚至可以這樣說,除了大唐皇宮的御書房內,再也沒有任何地方能夠看到這麼多的真跡。
最令他們震驚的是匣子最下方的那幅書帖。
準備來說,那是一張皺巴巴的便箋紙。
但在他們眼中,那張便箋紙,比傳說中最昂貴的溪山序更要珍貴。
因為這張便箋紙里有雞湯二字。
「雖然應該是真跡無疑,只是……所有人都知道,雞湯帖原件被王大學士用四千兩銀子買到手,如今藏在學士府中。」
默石兄蹙眉說道:「難道這張是大家新近臨摹的?」
桌旁眾人皺眉苦思不解,心想這確實有問題。
默石兄謹慎小心用指尖拈住那張便箋紙兩角,提至空中,對著花廳外的清湛陽光,想要看出裡面究竟有什麼問題。
站在他對面的一位宋國鑒定師,忽然輕噫一聲,指著便箋紙說道:「有字。」
眾人一看,便箋紙後面果然有一行娟秀的小字。
「這張是真的。」
…………「這是誰寫的字?」
那位宋國鑒定師疑惑甚至有些憤怒吼道:「就算這張雞湯帖是新近臨摹的,也算是極珍之品,怎麼能隨意在後面寫字!」
默石兄搖了搖頭,看著那行小字感慨說道:「除了寧大家,誰還能寫得出來這等好字,如果是他寫的,非但不毀其值,反而更添色彩。」
「難道說這張雞湯帖是原件?」
「有寧大家簽字作保,自然是原件。」
「那王大學士重金收購的那張?」
「王公家那張……自然便是假的。」
滿座俱靜。
雖然他們都不是修行者,但都聽說過關於雞湯帖的傳奇故事,尤其是隨著雞湯帖顏版拓本在世間廣為流傳,很多人認為如果單以價值論,雞湯帖已經快要接近御書房裡珍藏的那幅花開帖。
有人震驚喃喃說道:「這得標多少價才合適?」
「當初王公購時是四千兩,據說是友情假,而且當時大家的名聲初顯。」
先前在院中葡萄架下沉默,入得花廳依然沉默的那名男子,忽然說道:「給些時間宣揚宣揚,能夠激怒王大學士府上最佳……」
那男子抬起頭來,看著一石居老闆和諸位鑒定師,說道:「三萬,這幅雞湯帖經我的手賣出去,低於三萬,我便沒臉見人。」
隨著這句話出口,那沉默男子再不復先前木訥模樣,顯得自信驕傲到了極點,彷彿銹鞘之中抽出一把寒芒利刃。
眾人終於認出了這沉默男子是誰。
這男子便是書畫行內最出名的賣者。
「很好。」
一石居老闆站起身來,然後忽然想起水珠兒的那聲交待,思忖片刻後看著那賣者說道:「只是有條規矩要寫上去,寧大家擁有最後選定買家的權利。」
那男子微微皺眉,因為他極少聽說過這等要求。
老闆沒有解釋太多。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七幅書帖的來歷有些不光彩,雖然從唐律上來說一石居不用承擔責任,但到時候萬一此事曝光,一石居要做好書帖被收回的準備,提前寫這麼一個規定,首先便是給寧大家顏面,其次售賣無效,也好安撫那些有資格購書帖的大人物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