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概是他這輩子最刻骨銘心的痛苦,顧昀說到這裡,本不願再往下講,然而可能是那些話在他心裡存了好多年了,一時居然有些剎不住。
「北疆真是苦,剛打完仗,到處都是傷兵,每天黃沙落日,連公主帳下都喝不上一口熱茶,哪有在京城當少爺痛快?我一開始死活鬧著要回去,老侯爺不幹,被我鬧煩了,就把我拎到行伍間,每天玄鐵營的將士們練兵,我就得在旁邊陪著練武,稍有偷懶,他就當著那些鐵巨人的面動手打我。」
老侯爺算準了兒子的狗脾氣,淘歸淘、嬌氣歸嬌氣,但當著眾人的面,這小東西即使還沒有人家大腿高,也萬萬不會哭鬧丟自己的臉。
長庚賴在他身上,下巴墊在顧昀肩上,貼著他耳根道:「若我早生二十年,就把你抱起來偷走,好好地放在錦繡叢中養大。」
顧昀想像了一下那番情景,被他肉麻得無言以對,哭笑不得。
其實細想起來,鐘鳴鼎食之家,自三代而衰者多矣,像顧昀這種出身的孩子,又是獨生,倘若當年真的任憑他在京城裡無法無天地長大,長大以後指不定要頑劣成什麼樣,非得有個老侯爺這樣狠心的爹,才下得去這樣的毒手修理他,讓玄鐵營不至於後繼無人。
只是誰也沒想到,成才的代價太大了。
「王伯說你從北疆回來以後性情就變了,不愛見人,誰也不理。」長庚停頓了一下,拉過他的手寫道,「你恨先帝嗎?」
顧昀頓了頓,下意識地想去摸腰間酒壺,一伸手才想起來,他已經決定戒酒,酒壺早就沒在身上了。
顧昀抿了一下嘴唇:「不恨……給我倒杯茶來。」
長庚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京師圍困剛解,顧昀傷得爬都爬不起來,一開口卻仍是不知死活地要酒喝,怎麼去了一趟西域打了一回仗,倒知道養生了?
長庚雖然一直對這酒鬼頗有微詞,但見他突然轉性,心裡卻「咯噔」了一下,不喜反驚。他起身給顧昀泡了一杯春茶,再次不放心地疑神疑鬼起來,不動聲色地搭住他的手腕,只恨自己學藝不精,沒能號出什麼名堂來。
雖然耳目不便,但顧昀還是感覺到了他的緊張,立刻反應過來,意識到自己露了馬腳——長庚實在太敏感了,一個人倘若一直劣跡斑斑,不如乾脆劣下去,旁邊跟著收拾的人已經習慣了,反而是他毫無預兆地突然轉性會讓人無所適從。
於是顧昀若無其事地把茶水喝凈,舔了舔嘴唇:「酒壺不知道落在哪了,上回沈老送來的自釀酒還有嗎?」
這句聽起來比較像顧昀的風格,鬧了半天是剛才說話說得渴了,長庚略微放下心,一口回絕道:「沒了,湊合喝茶吧。」
顧昀半真半假地「嘖」了一聲,接著嘴邊被送了塊東西,一股糯米黏糊糊甜膩膩的味道鑽進鼻子,顧昀往後一仰:「什麼東西?我不要……唔……」
長庚含在嘴裡餵給了他。
顧昀眉頭皺成一團,他天生不愛吃甜的,被長庚和那塊茶點齁得夠嗆,可也沒吐出來,像多年前那個含著半塊蛋殼的雞蛋面一樣,囫圇吃了,從甜得過分的豆沙餡里嚼出了一點甜過頭的苦來。
他忽然有點不安,覺得長庚這股膩人的勁不正常,方才聽說他不喝酒時那種陡然緊繃的疑神疑鬼勁也不正常——
極致的大悲大喜因為太耗神,往往不能持久,一般都只有一小會,之後要麼轉為麻木混沌,要麼當事人自己轉移注意力,沖淡這些情緒本能地自我保護。
顧昀正色道:「長庚,把琉璃鏡給我。」
「不,」長庚以一種類似禁錮的姿態從身側圈住他,不依不饒地追問道,「為什麼不恨?」
他最後的問話又熱切又冷漠,熱切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想得到他一個「恨」與「不恨」的回答,好像顧昀只要承認一個「恨」,他就要採取什麼行動一樣。
冷漠卻是他彷彿忘了嘴裡這個「先帝」是他親爹,隨口一提,像提起路邊貓狗一樣漫不經心。
顧昀心裡微沉,沉默了一會,反問道:「你呢?現在還恨胡格爾嗎?」
長庚沒料到他又將話拋了回來,有點意外地眨了眨眼——倘若顧昀此時能看清,就會發現他的眼睛不紅了,瞳孔卻依然有重影。
長庚冠冕堂皇的回道:「倘若她還在我面前,我必將她扒皮抽筋,但她已經死無葬身之地了,我就算想將她挖出來鞭屍也徒勞無處尋,再恨她也沒有辦法消解,反而會如她的意,加速毒發,是不是?」
這絕不是他的真心話,顧昀心再大、耳再聾也聽得出來。
顧昀正要開口說話,突然感覺賴在他身上的人一震——是那種全神貫注時被突如其來的打斷驚嚇的震動。
身後一陣細細的風吹來,似乎是有人敲開了書房的門。
顧昀側過頭,問道:「王伯還是老霍?」
門口的老管家提高了聲音,喊道:「侯爺,是我,靈樞院來人找雁王殿下!」
長庚那重影的雙瞳倏地縮了回去,乍一看彷彿被強光刺激了一下似的,他下意識地放開顧昀,像平常一樣露出一點「非禮勿碰」的拘謹,拘謹了一半,又想起了什麼,臉上茫然神色一閃。
顧昀假裝沒有察覺:「有事先去忙吧,我好幾天沒正經吃過飯了,去找點吃的,剛才又被你塞了一塊不知什麼玩意……噎得我胃裡直反酸水。」
長庚先是一愣,隨即狠狠一拍自己的額頭,懊惱地揉了揉眉心:「我……那個……我真是……」
他「騰」一下站起來,倉皇道:「我先叫廚房給你做點好消化的。」
王伯忙道:「是,老奴這就去。」
長庚一口氣走到書房門口,又想起了什麼,在自己身上摸了摸,從懷中摸出了顧昀那副琉璃鏡,轉回去還給他,金屬鏈子與外框被他捂得溫熱。長庚將鏡片細緻地擦乾淨,架在顧昀鼻樑上,目光在他臉上流連良久,忽然低聲說道:「子熹,我覺得自己在做夢。」
顧昀被他神神叨叨地折騰了一中午,聞聽此言很是來氣,想撅他一句「打你一巴掌看你疼不疼」。
誰知沒來得及說,長庚微微一頓,站直回去,有點自嘲地苦笑道:「長這麼大沒做過這麼好的夢,醒不過來就好了。」
顧昀:「……」
他一正常,顧昀立刻又不忍心苛責了,感覺再來幾次,自己非得也跟著神叨起來不可,只好喜怒莫辨地端出四平八穩的模樣,擺手打發他快滾。
隆安八年初夏,顧大帥雖然一直在犯太歲,但大梁的國運卻彷彿從跌到谷底後開始緩緩復甦,像漫長的隆冬過後,漫無邊際的白雪下面開始有零零碎碎的嫩芽露出枝頭來。
入了夏,先是安定侯快刀斬亂麻地平定西方屬國之亂,簽訂了「絲路新約」,玄鐵營押送西域進貢的紫流金抵京。
至此,大梁四面楚歌之下,總算破出了一個開口。
沈易等人前腳剛到,靈樞院又傳出喜訊。
在顧昀原本那把一直未能在軍中推廣的大鐵弓終於有了新突破,葛晨這個屠戶出身的後起之秀果然天縱奇才,設計了一種全新的金匣子,輕便極了,可以裝在弓箭上,完美得由人力掌控。
本來非絕代高手拉不開的鐵弓弓弦重量減輕了一半以上,可以經人的雙手毫不費力地打出白虹鐵箭,精準度極高,鐵箭厚重,不易受狂風影響,一旦這批弓大規模趕製出來,白虹將從此在大梁軍中絕跡,而那鐵箭中還能再加火機系統,特質的鐵箭射出後能在空中二次加速,甚至能在敵陣中爆炸,威力極大。
六月底,在玄鐵營的虎視眈眈與西洋國內矛盾漸漸凸顯的情況下,南北兩邊的戰局同時短暫地平穩了下來,大梁得以一個喘息的機會,滿朝上下都知道,此時當務之急便是安民心,特別要將戰禍中流亡各地的流民安頓好。
可是怎麼休養,怎麼安頓?
給這些流民們重新安排田產是萬萬做不到的,哪個青天大老爺也沒有那麼高風亮節,將自家地讓出來給別人分。
軍機處組織了幾回大朝會召集群臣討論,始終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只收集了一堆餿主意,什麼組織流民去開荒之類,氣得隆安皇帝當庭暴跳如雷地指責一干朝臣尸位素餐:「你們怎不說將流民收攏流放到東海效仿精衛呢?」
突然,軍機處雁親王帶頭沉默,也不表態,六部及各地方官員上摺子互相推諉,當庭吵架鬧騰了一個不可開交,就在這時,杜萬全帶著他天南海北的十三巨賈出面上書朝廷,聲稱他們願意效仿西洋人,在各地設立民辦的廠房,收攏四方流民以事生產。
這樣一來不需要多少地,當時長庚自運河沿岸法辦安排流民不利的貪官污吏沒收來的那點田產足夠用,他們還打算以當年江南的耕種傀儡為藍本,召集一批民間長臂師,改造出一系列的民用火機。
隨著第二批烽火票發放,朝中一股暗流般的力量逐漸凝聚起來,他們蟄伏未動的時候,乍一看完全不成派系,此時卻暗中不顯山不露水地開始推動這件事:上諫隆安皇帝,給這些最早站出來扛烽火票的民間義商一些特許權,比如他們可以直接上書至軍機處,奏請皇帝本人特批,然後在保證軍用的情況下,允許他們每年購買一定限額的紫流金。
這封摺子最早是從工部呈上來的,工部尚書孟珏是個翰林出身的寒門士子,摺子里說:此乃一箭三雕之計,既解決了各地流民騷亂,又顯示朝廷不會虧待有功之人,高價賣給這些巨賈的紫流金所得銀兩還能額外投入軍需戰備。
此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回,嗅覺敏銳的簪纓世家中,終於有人回過神來了。
好久沒有上朝的顧昀有幸旁聽了一回大朝會是怎麼個劍拔弩張的盛景,聽得他目瞪口呆,感覺此地比明槍暗箭的前線陣地還危險。
十三巨賈一封摺子,士族與寒門的後起之秀間歷代積壓的矛盾陡然激化,此時長腦子的人已經發覺了那些官商勾結的暗箱交易,更有嗅覺敏銳的,已而察覺到這股新興的勢力難以抵擋的未來將會撼動士族之根本,一股日薄西山的危機感悄然而生。
朝堂上,親商會派指責世家「結黨營私,禍國殃民」,「站著說話不腰疼」,更有甚者,暴跳如雷指著對方鼻子罵「你有主意,讓流民去貴宅安頓可好」。
幾大世家臉紅脖子粗地爭論「商賈之人何能登大雅之堂」,「紫流金國之重器,豈能流入私人之手」,最後乾脆是「不知幾位大人收受賄賂幾何,與這些挑擔貨郎穿一條褲子」。
然後一排將軍在安定侯不吭聲的情況下面面相覷,一起作壁上觀,末了由軍機處跑出來你一句我一句地和稀泥。
顧昀抬頭看了一眼隆安皇帝,只覺李豐真是老了,不過三十來歲,已經華髮遍生,一腦門焦頭爛額的戾氣,有那麼一瞬間,顧昀忽然想:「倘若當年城將破時,他被一枚流矢釘死在紅頭鳶上,是不是對他而言反而是件好事呢?」
李豐似有所感,正好抬頭碰到顧昀的視線。
這天散朝後,顧昀便被留在宮裡,兩人戰前鬧翻,之後馬不停蹄地四處打仗,幾乎沒有再私下相處的機會,這一回再次在一同長大的地方聊些經年閑話,幾乎是恍如隔世,李豐留下顧昀實屬一時衝動,真一同走在御花園裡,才發現無話好說,著實尷尬。
正這時,太子下學經過,過來問安見禮。
李豐不怎麼沉迷於後宮,子嗣不豐,太子剛滿八歲,還沒開始長個子,一團孩子氣,見了李豐有點拘謹,規規矩矩地上前見禮道:「父皇。」
隨即又小心翼翼地看了顧昀一眼,有點想搭話,又不知這人是誰。
顧昀沖他笑了一下:「臣顧昀,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吃了一驚,小男孩都愛聽大英雄的故事,此時見到真人,一方面激動不已,一方面還要在父親面前勉強維持太子威儀,小臉都漲紅了,磕磕巴巴地道:「顧、顧將軍!不……那個……皇叔公不、不必多禮。孤……我還習過皇叔公的字呢。」
顧昀神色有點古怪:「……殿下太客氣了。」
「皇叔公」仨字給了他會心一擊,叫得他覺得自己長出了兩尺長的鬍子。
那天李豐揮退四下,只留下太子隨行,誰也不知他和顧昀聊了些什麼,宮人只知道,小太子似乎與安定侯十分投緣,一直纏著他不肯走,最後趴在顧昀肩頭睡著,是安定侯親自送回東宮的。
臨走時,隆安皇帝特意囑咐顧昀,要是有工夫,常進宮來看看,也指點指點太子。
之前皇上與安定侯翻臉,軍政離心之事似乎只是一場被人刻意淡忘的漣漪。
而此時望南樓雅間中,江充匆匆趕到,從袖中取出一份密函遞給長庚:「王爺,您看看這個,我們在朝中根基未穩,這回可能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那是一份奏摺拓本,江充壓低聲音道:「大內流出來的,下朝以後,幾大世家就通過王國舅,聯名將摺子遞到了皇上那,恐怕是蓄謀已久。」
長庚神色不變地接過來:「王國舅?他自己屁/股擦乾淨了么?這段時間戰亂紛紛,譚將軍身死京城,便覺得沒人追究他了?」
江充將聲音壓得更低:「王爺,王國舅是太后母家,只要不謀反,皇上不會動他……再者當年那件事誰敢提?若是以此為由扳倒了王國舅,難道先帝不會落一個受小人妖女蒙蔽,殘害忠良的昏君名聲?子不言父過,皇上不可能因為這件事辦了王裹。」
長庚面無表情,一目十行地將那拓本掃了一遍,忽然「咦」了一聲。
江充:「怎麼?」
長庚:「這東西不像是王裹那酒囊飯袋想得出的,誰的手筆?」
江充:「哦,說來此人與王爺甚有淵源,當初方家不是還有意與王爺結親么?這背後捉刀之人正是那方小姐的叔叔,當朝戶部尚書方欽,原是元和十八年先帝欽點的狀元郎,前朝唯一一位連中三元的,自小才名卓絕。」
自從方欽接掌戶部,一幹事務井井有條,與軍機處配合得當,從未拖過後腿,可謂是個能臣。可惜屁股決定腦袋,他生於方家,代表方家,註定是一塊才名卓著的絆腳石。
「半朝座師,風頭無兩。」長庚輕輕地敲了敲桌案,「舊時王謝堂前燕,也該往尋常百姓家裡飛一飛了。」
江充聽出他話里殺機,心頭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