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十年丙戌,吳越有異人助義軍,於沿海鄉鎮建地道寨壘御雍軍,雍軍雖勢強,不得其門而入,吳越漸安。
——《資治通鑒-雍紀四》
碧海潮生,彤雲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可是箕坐在海灘岩石上面的青年卻是神色沉重,完全沒有回去避雨的意思,他是吳郡鎮海人,同泰十二年東海水軍上岸劫掠,他的父兄都是出色的鐵匠,所鑄的兵刃吳越聞名,因此被劫掠帶走,只留下老母兄嫂還有兩個侄兒,他當時不在家中,所以幸免於難。後來他加入了義軍,只盼再也不讓雍軍上岸劫掠,更深的期盼卻是能夠見到父兄之面,只是不知父兄如今可還活著,想到此處不由痛心疾首。
正在他眼中漸漸朦朧之時,無意中目光一閃,卻見海上幾艘輕舟乘風破浪而來,船上皆是身穿軟甲的雍軍,他大驚失色,起身高叫道:「雍軍來了,雍軍來了。」但是今日眼看就要下雨,巡視這段海岸的義軍都懈怠未來,那青年雖然高聲叫喊,卻沒有人聽見。跑出沒有多遠,耳中聽到風聲,青年向側邊撲去,身後傳來一聲驚咦,一刀斬空,那人順勢橫斬,青年閃身避開,卻被另外一個雍軍軍士一腳踢倒,那揮刀攻擊的軍士趁機用刀指住青年的咽喉,冷冷問道:「寨中有多少義軍?雲子山在何處?」
青年閉口不言,眼中露出倔強的神色。那雍軍軍士微微一笑,也不多問,揮刀便要斬落,那青年突然開口問道:「你的刀是誰鑄的?」刀鋒一頓,驀然停住,只是將那青年頸上劃破一道血痕。這時候,除了駕駛海舟的軍士仍在船上之外,其餘雍軍已經陸續上岸,其中一人衣甲略有不同,顯然是首領身份,他聽到青年問話,上前笑道:「你不知道么,我軍從吳越擄走許多工匠,這些人被編入定海匠造營,他的刀便是你們鎮海最有名的鑄劍師公孫墨所造。」
青年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抑制的喜色,用顫抖的聲音問道:「他還活著,那麼他的兒子呢?」
那執刀軍士眼中閃過意味深長的神色,道:「你是說公孫般么,他鑄的刀也是不錯的,不過他更擅長製造弩機。」
青年忍不住落下淚來,爹爹和兄長都還活著,終於得到親人音訊的喜悅讓他難以自抑。耳中傳來那軍士冷硬的聲音道:「你和公孫墨有什麼關係?寨中有多少義軍,你若老實招供,我便饒你一死。」
青年眼中閃過利芒,道:「你們擄我骨肉,侵我鄉土,在下便是一死,也不會告訴你們義軍的情報。」說罷挺身而起,咽喉向刀刃上撞去,那軍士眼明手快,迅速收刀,卻仍然在那青年頸上劃破了一個大大的傷口,鮮血泉涌,青年的視線開始模糊,心中生出強烈的遺憾,若是能夠告訴娘親父兄尚存的好消息,自己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如今娘親卻要承受更多的悲痛了。
望著陷入昏迷的青年,為首的軍士眼中閃過寒芒,道:「是條好漢子,給他一個痛快吧。」
那執刀軍士卻目光一閃,在那為首的軍士耳邊低語了幾句,那為首軍士聞言沉思片刻,道:「就這樣辦吧,他傷得不重,替他裹好傷勢,讓他自生自滅就是。」
那為首的軍士略一思索,道:「好主意,就這麼辦吧。」說罷舉步海灘上走去,前面便是防海堤,越過防海堤不遠便有義軍軍營,登陸偷襲已經是東海水軍駕輕就熟的作戰手段,義軍雖然驍勇善戰,不過卻也是防不勝防。在這軍士身後,雍軍軍士自然而然的結成戰陣,向前走去,凝固的殺氣衝天而起。
當那青年被雨水澆醒的時候,只覺頸上疼痛難當,他掙扎著爬起,回頭四顧,卻是沒有一個人影,自己躺在防海堤上,頸上已經被人包紮妥當。他踉踉蹌蹌地站起,向營壘奔去,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身上皆是泥污,等他奔到營壘,卻是呆若木雞,只見營帳內外,皆是七零八落的屍體,大雨匯成河流,雨水混合著血水,從營帳內外流淌。青年俯下身去,只覺心中悲憤欲絕,良久,他站起身來,內外巡視了一圈,雖然面上皆是血淚,但是眼中卻是多了幾許神采,低聲道:「太好了,沒有全死,沒有全死。」他數了一遍,這裡只有三十餘人的屍體,這裡原本有百人駐守,看來大部分的人應該是逃走了,就是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被雍軍俘虜去了定海,憑著今日所知,那些兄弟也不是非死不可,想到此處,他心中寬慰許多。但是他突然想起那些雍軍盤問自己的話語,他們是沖著雲先生來的,若是那些同伴落在雍軍手中,大刑之下招了供,說出了雲先生的下落,豈不是糟糕至極。雲先生主持沿海村寨的地道涉及修建,勞苦功高,豈能讓他受到傷害,想到這裡,他振作起精神,決意去向雲先生報告此地發生的事情,讓他暫時躲避起來。這時,天空中雷聲轟鳴,電閃連連,大雨傾盆而下,天地之間皆是霧水蒙蒙,數丈之外,幾乎是看不到人影,青年踉蹌的背影很快就消失在雨霧之中,卻不知身後跟上了兩個黑暗的影子。
海浪滾滾,在壁立千仞的山崖之下洶湧激蕩,崖下亂石嶙峋,驚濤拍岸,宛若千堆雪,碧濤之中藏著無窮殺機。雨後初晴,荊信立在崖上,心中輕嘆,離開嘉興已經整整三年了,想到渡過茫茫碧海,就是日日思念的故土,他心中越發生出悲意。
耳中傳來輕健沉穩的足音,荊信沒有回頭,只是淡淡道:「霍兄今日怎麼有空過來?」
霍琮微微一笑,這三年來荊信對自己仍是耿耿於懷,也不在意,站到荊信身邊,道:「先生有令,命我去江南行轅見他。」
雖然只是淡淡的一句話,荊信卻是身軀一顫,良久才略帶嘲諷地道:「恭喜霍兄,這幾年霍兄困在海上,恐怕不比荊某自由多少,如今蛟龍出海,再不需困在淺灘,想必公子定是萬分歡喜吧?」
霍琮聞言,眼中閃過一縷笑意,道:「荊兄言重了,在下留在定海,不過是因為海路被阻,陸路難行,且靖海公尚有借重在下之處,所以才留在定海。而且靖海公在普陀周邊數以百計的大小島嶼之上,安置了五十多萬從吳越擄來的平民,地域廣闊,島嶼眾多,戶口繁密,在下受命,暫代普陀縣令,政務繁忙,不啻一縣之主。管理五十萬心懷疑忌敵意的俘虜,還要為大軍提供糧草輜重,這樣的重任,卻交給在下一個未曾加冠的少年承擔,已經是十分重用,怎談得上龍困險灘呢?」
荊信聞言冷笑道:「以霍兄之才別說是一縣之主,就是作個知州、郡守也是綽綽有餘,困在普陀管理我們這些被俘之人,豈不是大材小用。」
霍琮卻笑道:「荊兄這卻是太看輕了這個縣令之位,這幾年荊兄幫我做了不少事情,開荒屯田,錢糧刑名,這些庶務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千頭萬緒,荊兄難道還不記得我的狼狽模樣么?」
荊信不由噗哧一笑,頃刻間尷尬的氣氛消失無蹤,想到三年來這少年帶著被俘虜至此的吳越民眾,修建房屋,屯田漁獵,將荒涼的普陀群島變成了可以安居樂業的樂土,雖然尚有雍軍兵戈在外,又不時徵用島民至定海服役,但是總算沒有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不過霍琮所說的確屬實,那些瑣碎庶務,原本荊信也沒有看在眼裡,可是被這少年拉在身邊一起處理政務,幾乎忙得他昏天黑地,才知道就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也不好做,尤其是兩手空空,白手起家的縣令。
見荊信開懷,霍琮心中卻生出淡淡的惆悵,雖然在普陀這三年他大有斬獲,可是這並不能說明荊信所言非是真情,事實上,以霍琮的聰慧,早已發覺了虎賁衛之中有暗中監視自己的人,甚至從姜海濤的眼中也看到了些許的猜疑提防。他早已明白,先生果然是將自己軟禁在了普陀,只不過拘禁自己的是茫茫碧海,而非是刀戈武力罷了。否則雖然定海水營阻住歸路,但是私航貿易越來越盛行的今日,哪裡尋不到機會讓自己返回大雍呢?是否先生知道了一些什麼,霍琮曾經這樣想過,甚至生出自暴自棄之心,若是自己刻意作些什麼,或者先生一紙令諭,就可以取了自己性命,也免得自己心中為難。可是之後不絕於途的書信卻讓他生出愧疚之心。
大概是因為道路阻隔的緣故,有的時候十天半月也收不到一封書信,有的時候卻是一下子受到好幾封,有的信中解釋一些自己回信中提到的疑難,有的信中給自己講解軍政大略,每封信中都蘊含著濃厚的情誼,更令霍琮心中不安愧疚。
先生信中雖然沒有說明為何將自己留在定海,卻讓姜海濤任命自己為普陀縣令,並要求自己踏踏實實作一個地方官吏。雖然管轄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吳越俘虜,但是政務卻是更加繁重,兢兢業業做了三年縣令,深知為政之難,霍琮心中明白江哲苦心,但是卻還是無論如何也忘卻不了江哲將自己棄在定海的舉動,並派人暗中監視的舉動。目光瞥向荊信,心中暗暗苦笑,雖然荊氏仍然是俘虜身份,但是卻在普陀擔任了許多內政職務,荊氏老家主更是已經隨著南閩越氏的商船去了長安休養,只要南楚平定,這些普陀俘虜回到吳越,必定會先被任用,可謂前途無量,倒是自己,雖然現在掌握著他們的生殺大權,卻不知下場如何。
過了片刻,霍琮終於平靜一下心情,對荊信道:「我奉命去見先生,所以想將這縣令之職交給荊兄接任,不知道荊兄意下如何?」
荊信先是一驚,繼而平靜下來,普陀政務一向由被俘民眾自行管理,只是縣令一職卻由霍琮擔任,並控制著島上唯一的一支武力,用來鎮壓可能的反抗,如今霍琮離去,這個職位自然需要有人接替,自己雖然是楚人,但是這幾年輔佐霍琮,也算是十分得力,再加上姑夫的緣故,就算是自己仍然想要忠於南楚,只怕也沒有人會信了。想了許久,他終於道:「罷了,我又何必自欺欺人,這縣令一職我接任就是。」
霍琮微微一笑,知道三年時光,島上的吳越士子終於開始屈服軟化了,荊信本就是他們的領袖人物,有他繼任縣令,更可以安撫島上擄民。想到先生之命自己終於完成,便是前途茫茫,也覺得心中無限歡喜。
離開普陀,乘上海舟,霍琮放下心事,這艘海船的統領和他素來交好,見霍琮站在船尾望著普陀,似乎十分留戀,便上前笑道:「霍參贊何必這樣傷懷,今次楚侯召您前去,想來將有重用,我們這邊不過是小打小鬧,到了那邊,才是金戈鐵馬,痛快淋漓呢?」
霍琮勉強一笑,道:「在海上待了三年,只是有些捨不得罷了,難怪先生總是對東海念念不忘。」
那統領不知霍琮心事,只是尋些有趣的事情和他敘說,霍琮雖然隨口應對,心思卻已經飛到了千里之外。
過了小半個時辰,霍琮回到了定海,如今的定海已經非是三年前那般殘破,島上的軍營莊嚴肅穆,到處都可看見阡陌交錯的情景,後島匠造營內,叮叮噹噹的聲音終日不絕,船塢之內也有吳越工匠配合著東海工匠修補船隻,若是降服便可得到善待,若是反抗便會被處死,被擄來的吳越平民早已經大半默認了雍軍的統治。當然,儘管吳越擄民降服者眾,但是能夠上得定海的也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免得他們趁機作亂。這一切的興盛場面,都有自己的汗水滲透其中,霍琮心中生出自豪之意,邁步走向中軍大帳,在他身後跟隨著四名虎賁衛士。
當年江哲脫走吳越之後,這些虎賁衛士幾乎都被留在了定海,後來戰事膠結,這些人除了半數有機會去了雍楚前線護衛江哲,其餘都被江哲強令留在了霍琮身邊,不過霍琮自認沒有使用虎賁衛士護衛的身份和必要,最後在靖海公斡旋之下,雙方達成協議,除了霍琮身邊隨時都要留下四個虎賁衛士護衛之外,其餘的虎賁衛士都跟著東海水軍上岸劫擄吳越,免得他們的刀都鈍了。這樣的結果倒是皆大歡喜,有這些武功高強的虎賁衛士加入,對付吳越義軍中的武林高手倒是多了許多保證,而霍琮也不會覺得如坐針氈,不說這些虎賁衛士中有奉了江哲之命監視自己的人物,就是沒有,他一個尚沒有正式入仕的少年,怎敢使用皇家的鐵衛為護衛呢?
中軍大帳之內,姜海濤得知霍琮將到,也是頗為高興,這三年來這少年相助自己不少,只是江哲令虎賁衛士暗中傳書自己,讓自己留意霍琮行止,甚令自己生疑,初時尚以為不過是先生考驗弟子罷了,但是後來卻傳書讓自己將霍琮困於普陀,雖然是重任,卻是羈絆島上,不能北返,姜海濤雖然率直,也知其中定有文章,卻是不忍多問,畢竟霍琮十分得他賞識。想到即日霍琮就可回到江哲身邊,想必江哲已經回心轉意,他心中歡喜,不亞於隆盛九年承帝命晉陞公爵之時。
霍琮走入帳內,向姜海濤行禮之後,姜海濤將一份文書遞給霍琮道:「我軍海船若是北上,難以避過寧海的阻截,不過恰好有南閩越氏的海船北上高麗,這是你的身份文書,安全北上應該不會有問題。」
霍琮自然知道這幾年雖然兩軍交戰頻繁,可是吳越許多大世家卻和寧海軍山的將領勾結進行私航貿易,因為參與私航貿易的兩家船行海氏和越氏都和姜家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定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從中獲利不少,當然對於姜海濤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貿易,可以獲得短缺的物資糧草,這對於被寧海軍山截斷歸途的東海水軍來說十分重要。至於利用兩家船行,傳遞一些情報,護送往來信使,這更是不可言傳的好處。對於參與私航貿易的世家來說,從中獲取的暴利足以讓他們忽視這樣做產生的資敵後果。若非是為了維持平等的合作地位,這些世家暗中支持吳越義軍不遺餘力,早有人會對他們下手了。
交待了一些公務之後,姜海濤正色道:「還有一事也頗令我為難,還請你轉告先生,這半年多來,吳越沿海許多村鎮請了高人,在村內挖出地道躲避我軍,我曾收買其中一些人,得知那些地道宛若蛛網,若無人帶領,十有八九都會走入歧途,被暗藏的無數機關毒煙所傷。我軍還未進村,村內鄉民已經躲入地道,甚至連糧食錢財都藏了進去,令我軍徒勞無功。」
霍琮已經有段時間沒有接觸軍務,聽了十分好奇,道:「不知是何人想出了這個主意,可有什麼線索么?」
姜海濤苦笑道:「倒是有一點線索,前幾日我得到消息,得知那人正在鎮海附近主持修建地道寨壘,便遣出好手突襲,他們上岸之後便先殲滅了一支巡哨義軍,又留下活口,令其不知不覺中引路前往,果然見到了那個雲子山,可是他身邊有許多高手護衛,在我軍數百勇士的圍剿下居然還讓這人逃了出去,當真是令我軍顏面無存。根據俘虜的口供,只知道那人是吳越第一劍丁銘的好友,身份不明,卻是最擅長機關暗器。你見到先生之後,將我的麻煩跟他稟明,若是沒有什麼好辦法應對,只怕這樣下去,我軍在吳越劫奪的錢糧會越來越少,現在我軍的糧食還不能自給,若是不能從吳越獲取相當的數量的錢糧,麻煩可就大了。」
霍琮聽了,陷入沉思當中,表面上看來只是吳越出了個麻煩人物,為什麼他心中會隱隱覺得這其中有些蹊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