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現代文學 > 狀元媒 > 第八章 小放牛 (三)

第八章 小放牛 (三)

所屬書籍: 狀元媒

張文順是天津附近靜海人。

張文順進宮的時候十三歲,十三歲應該說還是個半大孩子,是在娘跟前撒嬌,在田野里撒歡的年齡,可這個時候他已經學會看人的臉色,知道怎麼伺候人了。張文順在靜海的家裡有一個病病歪歪的老媽,當太監是他的自願,不當太監他和他媽都得餓死–他們家沒地。張家的日子全靠張文順給人放牛、打短工維持,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艱難,他放的兩頭黃牛是本村佘家的,佘家老二在宮裡當差,說要是張文順願意干,他能幫著引見……為了不讓母親挨餓,張文順決心走這條道–當太監。

半大孩子一進宮便不是孩子了。

「安達」是宮裡人對太監的尊稱,「安」在這裡讀去聲,發「案」的音,「達」讀輕聲,一帶而過,影視作品裡有「小李子」、「小的張」一類稱呼,那是只有皇上、太后叫的,連皇后本人也得尊稱那些有頭有臉的太監為「某安達」。「某安達」跟「某公公」近似,「公公」是明朝叫法,清朝多叫「安達」。

張文順張安達原是一個洒掃庭院的粗使太監,跟我們家認識是因為每年冬至要從宮裡給送煮白肉來。冬至的時候,皇上要在坤寧宮煮白肉,祭祀祖先,祭祀之後那些白肉便賞給皇室宗親,讓大家不要忘記祖先征戰之苦,創業之艱。白肉在傍晚之前由太監分別送至各家,太監們都願意干這差事,因為這是討賞的好機會,皇上也明白,每年「送白肉」是太監名正言順撈取外快的一個由頭,這點兒油水是順水人情。太監們送了肉在主家磨磨蹭蹭,滋滋歪歪地不走,喝茶泡工夫,其實是等賞呢。收了白肉誰也不敢慢待太監,誰知道他會在皇上跟前說些什麼?不給賞錢不行,給少了也不行,給少了太監立刻會陰不搭地甩出幾句不好聽的話來,給主家添堵。我們家不是皇上的嫡親,所以每回分到的肉除了皮,大部分是骨頭棒,送肉的太監也不是重要角色,是掃院子的張文順。跟其他太監不同,張文順更像飯莊子送菜的小夥計,從來都是擱下肉就走,乾脆利落,一刻不多待。我父親讓看門老張追出去給錢他也不好意思要,推讓不過,象徵性地捏幾個,說是當車錢。我父親說,張文順心善,不貪,在宮裡這樣的人不多。

溥儀退位後,張文順再不來送肉,因為聰明伶俐,長得標緻,他被敬懿皇貴太妃要到跟前去當差。敬懿太妃是同治皇上的妃子,住在壽康宮,宮闈邃密,殿宇深沉,敬懿性甘淡泊,不沾名利是非,在宮中口碑不錯。

跟慈禧不同,敬懿愛看戲卻不懂戲,她看戲看的是熱鬧,她沒有婆婆慈禧那樣對戲曲的熱愛和研究,慈禧在世,動輒就在暢音閣、在漱芳齋聽戲,叫外頭大班、名角進宮,大排場大動靜,鑼鼓喧天震撼整個宮闈。敬懿是收斂而沉穩的,她從不叫外頭演員來唱戲,也不讓宮裡自養的戲班來演出,至多讓身邊擅長歌舞的小太監關起門演兩出小戲,自娛自樂,純屬解悶兒。到了老年,光緒、慈禧相繼去世後,敬懿幾乎從未走出過壽康宮半步,看太監的演唱成了她的唯一消遣,演唱的劇目也很單純,全是載歌載舞的歡快表演,比如《小上墳》、《小放牛》一類。老太妃一輩子看的人生悲苦大戲太多了,老了,求的是簡單明快,圖的是安靜省心,不想給自己找彆扭。

壽康宮內太監們的看家戲是《小放牛》,一男一女,村姑和牧童,在春天的田野上一問一答,邊歌邊舞,清醇靚麗,調皮歡快,最能博得老太妃的開心。《小放牛》中扮演牧童的就是張文順,張文順秀氣靈動,本人又是鄉間農戶出身,放過牛捕過魚,所以把個小牧童演得活靈活現,十分可愛。演村姑的是個四十多歲的胖太監,銀盆大臉,一身贅肉,腰粗得像桶,屁股大得像碾盤,擦一臉白粉,點兩坨胭脂,穿上綠綢小褂,蹬一雙大繡花鞋,整個一個跑旱船的,一出場就會把人笑翻。

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京戲中常有醜男扮女的情景,《鳳還巢》里的程雪雁,《鎖鏈囊》里的丫鬟均是如此,叫彩旦,據說這樣可以達到一種烘托效果,把俊俏的女主角托得更美。《小放牛》應該選扮相漂亮的太監跟牧童相配,但是沒有人選,只好將管膳食的劉掌案拿來充數了。劉掌案是個戲蟲子,原來在宮內唱丑,是班子里的教習,丑角在戲班裡的地位最高,別人不能往戲箱上坐,丑角可以,丑角不將鼻樑上的那塊白點了,別人不能動手化妝。據說唐明皇演出時鼻樑上就抹塊白,以示此時身份和皇上的區別,唐明皇是戲曲界的祖師爺–老郎神。劉掌案是因為嗓子倒了倉,身體發了福,怕有礙主子們的觀瞻,才遣到壽康宮來當差的。人來了,自然也把戲帶來了,掌案本人文武雙全,昆亂不擋,又會插科打諢,並不因為自己的粗蠢而有半點懈怠,抬腿下腰帶卧魚,全做得一絲不苟,不時還要跳出角色說幾句逗笑的話,這又是很難得了。

劉掌案是張文順的師傅,不是一般關係的師傅,是磕了頭認了門的師傅,劉掌案喜歡這個樸實憨厚的小太監,也是有意給自己留條「後路」,便傾其全部,在做戲、當差上給予指點。

張文順飾的牧童短打扮,頭上系著抓鬏,披著帶流蘇的「蓑衣」,開演時藏在壽康宮木頭影壁後頭,先用短笛吹出一段敬懿太妃愛聽的曲子,再緩緩走出,意思是由遠至近,這是戲裡邊沒有的,真的演員不會吹笛子,張文順會,所以宮裡演的《小放牛》跟外邊的不太一樣。曲子由影壁後起音兒,至壽康宮的台階前吹完,然後小牧童開始在庭院的氈子上邊舞邊唱了:

姐兒門前一道橋,有事無事走三遭。

胖村姑沒出場在後頭嚷道,放牛的小子唉,等我蒸完饅頭你再來,我的面還沒發哪!

太妃一聽笑了,大家見太妃笑也跟著笑。只見村姑狗熊一樣地扭出來,捏著假嗓唱道:

休要走來休要走,我哥哥懷揣著殺人的刀。

牧童做了一個鷂子翻身,攔在村姑跟前唱道:

懷揣殺人刀,那個也無妨,砍去了頭來冒紅光;

縱然死在了陰曹府,魂靈兒撲在了你身上吧咿呀咳。

村姑把手絹一甩說,你小子想嚇死我呀,得咧,我給你倆饅頭,你找別人去唄!姑奶奶不跟你玩了!

敬懿太妃說,劉掌案你快唱,別插科了,就你話多!

村姑擠擠眼睛聳聳肩,把個粗腰又扭了幾扭說,奴才這是逗牧童呢,今天我非把他逗得忘了詞不可,好讓主子打他的屁股。接著唱道:

撲在我身上,那個也無妨,我家的哥哥他是個陰陽;

三鞭楊柳打死了你,將你扔在大路旁吧咿呀咳。

牧童唱:

扔在大路旁,那個也無妨,變一棵桑枝兒長在路旁;

單等姐兒來採桑,桑枝兒掛住了姐的衣裳吧咿呀咳。

敬懿說,小順兒,以後不許唱「懷揣殺人刀」了,血絲呼啦的,還「冒紅光」,不好,咱們改詞兒吧。

張文順說,主子說怎麼改就怎麼改,全聽主子的。

敬懿說,也甭改了,忒費事,以後到這兒不唱就是了。劉掌案,你接著往下唱,他要掛住你的衣裳了。

村姑給敬懿道了個萬福說,尊旨–

掛住了我衣裳,那個也無妨,我家的哥哥他是個木匠;

三斧兩斧砍下了你,將你扔在了養魚塘吧咿呀咳。

牧童圍著村姑轉了一個圈,做了一個青魚分水的姿勢,唱道:

扔在養魚塘,那個也無妨,變一條魚兒在水邊藏;

單等姐兒來打水,撲楞楞濺濕了你繡鞋幫吧咿呀咳。

劉掌案說,還想變魚呢,甭跟我打花舌,你頂多變條傻泥鰍!小子,你接著唄–

濺濕我鞋幫,那個也無妨,我家的哥哥他會撒網;

三網兩網網上了你,吃了你的肉來喝了你的湯吧咿呀咳。

敬懿插話說,最好是清蒸,多擱薑片和小蘑菇。

村姑接茬說,下晚兒的膳桌上給您添條清蒸鱖魚,南邊剛貢來的,還是活的哪。

牧童唱道:

吃肉又喝湯,那個也無妨,變一個魚刺兒在碗底藏;

單等姐兒來喝湯,魚刺兒卡在你的嗓喉上吧咿呀咳。

村姑說,缺德吧你,小順子,你還想扎我,沒門!

卡在嗓喉上,那個也無妨,我家的哥哥他會開藥方;

三方兩劑打下了你,將你扔過了後院牆吧咿呀咳。

牧童唱:

扔過後院牆,那個也無妨,變一個蜜蜂兒在花瓣藏;

單等姐兒把花采,一翅兒飛到你手心兒上吧咿呀咳。

村姑說,你小子還想蟄我,我把你尾巴上的刺兒拔了,讓你小順子當個禿尾巴鵪鶉。

飛在手心兒上,那個也無妨,我家的哥哥他會扎槍;

三槍兩槍扎死了你,管教你一命見了閻王吧咿呀咳。

牧童唱:

一命見閻王,那個也無妨,閻王爺面前我訴訴冤枉;

縱然死在陰曹府,轉一世也要與你配成雙吧咿呀咳。

兩個人,你來我往,你唱我答,忽高忽低,忽急忽緩,高入雲霄,低如絮語,把大家看得如醉如痴,忘乎所以。張文順在演出過程中從來不像劉掌案一樣插科打諢,添加些無用的噱頭,他演得很投入,把身心完全化入牧童之中,彷彿又回到了靜海鄉下,回到那柳暗花明的村外小河邊,草盪清流,白鵝戲水,媽媽在家裡做好了貼餅子熬小魚兒,等著他回去,什麼紫禁城,什麼壽康宮,什麼棺材瓤子一樣的老太妃,全跟他沒了關係,在《小放牛》的舞蹈歌唱中,張文順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一個健全完整,明亮陽光的少年,他的心靈為之愉快而輕鬆。

在沉悶險惡的宮廷生活中,《小放牛》是張文順的慰藉;在殘缺陰暗的人生中,《小放牛》是張文順的太陽。

這齣戲,看著簡單,其實演員唱、做的功夫都很吃勁,村姑和牧童要翻轉跳躍,蝴蝶一樣滿場翻飛,有的人舞著舞著唱不出聲兒來了,大口地喘氣,有的人為了能唱而舞不到家,只是應付幾個動作而已。像張文順和劉掌案這樣演到引人入勝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劉掌案不愧為宮內戲班的教習,把個小牧童張文順調教得與真把式相比,有過之無不及。看到汗流浹背的村姑和牧童,老太妃心裡不落忍了,大聲地說,小順子、劉掌案差當得好,賞!

皇恩浩蕩。

那賞賜,有時是幾塊碎銀子,有時是幾塊南糖。

太妃的賞賜和平時發的那點有限銀兩,張文順都找機會帶出來交給我父親,再由我父親托完家二少爺放假回天津時帶到靜海鄉下去。完、葉兩家是世交,完家複姓完顏,是金世祖後裔,那時候完顏占泰還沒有跟我五姐結親一說,完占泰在北京上學,就寄宿在我們家,和我們家老二在同一個學校。完顏占泰經常往來於京津兩地,幫張文順這個忙純粹是出於熱心。完二少爺知道小太監這點錢來得不易,雖然少也很盡心,傳來送去沒有出過一回差錯,尤其是年根底下,冒著大雪往鄉下跑,把錢親手交到老太太手裡,再把老太太的話帶回北京,為此張文順心裡總是感念這點兒情分。

溥儀一度喜歡騎著車在宮裡滿世界亂竄,有一迴路過壽康宮,聽見裡頭吹拉彈唱,笑聲不斷,就進來看。看到了張文順和劉掌案演的《小放牛》,溥儀見太妃很高興,順手一掏,賞了張文順和劉掌案一張銀票,兩人回去一看,摺合現大洋兩千多塊,於是分了,樂得合不攏嘴。這樣的好事、巧事不是經常能遇到的,特別是在壽康宮當差。

張文順從此有了私房錢。

1924年溥儀出宮,太監、宮女遣散回家,張文順二十多歲,因為年輕、勤快,隨著敬懿和榮惠太妃住到了東城的榮壽公主府,沒多久,太妃們在麒麟碑衚衕買了一套院子,倆老太太合二而一,留下七八個太監宮女算作傭人,過起了閑居的日子。

離開宮禁,張文順與我們家的走動慢慢兒多了起來,我們家無論上下都將張文順喚作「張安達」,我們的父親說,對別人可以冷落,對張安達不能冷落,張安達的身份特殊,他是敏感的,對別人的態度是在乎的,不能傷了他的自尊。

張安達很知道自己的身份,來了先到正屋給我父親請安,完顏姐夫在,就到完顏姐夫屋去,完顏姐夫不在,就到看門老張的門房去喝茶說話。老張是唐山人,跟張安達算半個同鄉,又都是姓張,自然就說到一塊兒去了。張安達在北京沒有親戚朋友,唯一能串門的也就是我們家,老太妃們學習洋派兒,給下人們放假輪休,張安達休息了就來找老張。老張表面熱火,其實從心眼裡看不起張安達,認為張安達六根不全,是個有缺陷的人。老張特別想看看太監去了勢的那個地方究竟是什麼模樣,又不好直接提出來,就想了個餿主意,張安達來了,他使勁給他喝茶,灌了好幾壺,為的是跟張安達一塊兒上廁所。沒想張安達喝了那麼多水,一點兒不動聲色,倒是老張一趟一趟地,往茅房跑了好幾回。張安達走了,老張把灌水的事當笑話說給我父親聽,我父親讓老張再不要捉弄人,說張安達本身殘疾就已經很不幸了,去勢是他人生最難堪的傷痛,豈能將那地方輕易示人。老張還是奇怪張安達的尿泡竟然能裝得下幾壺水,我父親說,太監都有這個本事,能憋屎憋尿憋屁,否則在主子跟前當差,一會兒一跑茅房還行?

沒有兩年,敬懿皇貴太妃去世,張安達徹底離開了麒麟碑衚衕,冬月回靜海老家住了幾天,不習慣,又回北京了。在農村,他才知道自己已經肩不能擔,手不能提,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是個廢人了。他娘告訴他,鄰村西雙塘方家早些年從宮裡回來了,花四百大洋置了一處一磚到頂的大瓦房,過繼了兩個兒子,日子過得挺不錯。張安達不想過鄉下的日子,多年的宮廷生活儘管辛酸,但他知道了什麼是細緻,什麼是規矩,在農村瞅哪兒哪兒臟,瞅哪兒哪兒不順眼,地凍天寒,朔風野大,土屋四面透風,粗硬的被裡虱子滾成了蛋……看戲得等一年一度的廟會,廟會上草台班演的那些「蹦蹦戲」也太糙,在靜海的荒灘上絕找不出楊小樓和筱翠花來……

這也還罷了,頂難受的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底細,他的身後永遠有人在指指點點,人們看他的目光是好奇的,怪異的,內中不乏鄙夷也不乏憐憫,他成了人眾中的異類。

他明白了,在壽康宮中思念的桃紅柳綠的家鄉全是《小放牛》里的虛幻。

轉過年開春,張安達到我們家來,告訴我父親他在北新橋金太監寺衚衕買了一院房,院不大,用張安達的話說是蓋得還算齊整。金太監寺離我們家不遠,離雍和宮很近,環境很僻靜。張安達說老太太也接來了,他娘苦了一輩子,得好好孝順,另外,老太太身邊也得有人伺候……家就得有個家的模樣……張安達下邊的話有些吞吐,但誰都聽明白了,張安達要娶媳婦了。

張安達娶媳婦,是大家都關注的事情,特別是老張,借著老鄉的名義沒事就往金太監寺衚衕跑,說是去看老太太,其實是觀察太監媳婦進門沒有。終於有一天回來說,太監媳婦來了,是個梳著元寶髻的小娘們兒,還帶著個將會走路的小丫頭,是張家老太太從鄉下花錢買來的。小媳婦是個寡婦,本人不在乎張安達是太監,說只要真心對她和孩子好就行。

老張說,小太監是掉進福窩裡啦,日子比我過得滋潤。我要是在北京有房,把老婆孩兒都接來,當太監就當太監……

我父親說老張站著說話不嫌腰痛,真把他騸了,給座金山恐怕他也不幹。老張說,等著瞧,那媳婦現在是沒想法,到將來保不齊紅杏出牆,人家都說,「太監娶媳婦,不是太監活不長就是媳婦活不長」。

老張說這些話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等我到了記事的年紀,除了太監的媽死了以外,太監和他的媳婦都活得很好,老張的話算是白說。

無憂書城 > 現代文學 > 狀元媒 > 第八章 小放牛 (三)
回目錄:《狀元媒》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推拿作者:畢飛宇 2都市風流作者:孫力 / 余小惠 3河邊的錯誤作者:余華 4白銀時代作者:王小波 5安妮寶貝中短篇作品作者:安妮寶貝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