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玄幻奇幻 > 唐朝詭事錄 > 第六卷 三國穿越者

第六卷 三國穿越者

所屬書籍: 唐朝詭事錄

唐朝的薄暮,煙樹蒼茫,荒野肅殺,旅途漫長,諸事幽暗。

於襄陽頔在鎮時,選人劉某入京,逢一舉人,年二十許,言語明晤,同行數里,意甚相得。因藉草,劉有酒,傾數杯。日暮,舉人指支逕曰:「某弊止從此數里,能左顧乎?」劉辭以程期,舉人因賦詩:「流水涓涓芹吐牙,織烏雙飛客還家。荒村無人作寒食,殯宮空對棠梨花。」至明旦,劉歸襄州。尋訪舉人,殯宮存焉。

劉某與冥鬼在荒野中對飲,後者所吟之詩陰氣逼人。

接下來的故事說的是,南北朝北齊孝昭帝時(公元560年),朝廷搜羅天下才俊,世家大族清河崔氏,有叫崔羅什的年輕人,文采出眾、才華橫溢,被所在州郡徵召起用。路過長白山(在濟南、淄博地界,唐時吉林長白山稱太白山)時,天色將晚,忽見前面樓台亭榭,紅門粉牆,正當他遲疑間,有一青衣丫環從門中探出頭來,問:「你是清河崔郎嗎?」

崔羅什一愣。

丫環又問:「您是清河崔郎嗎?」

崔羅什點頭答應。

丫環說:「那就對啦,我家夫人要見見您!」

崔羅什感到奇怪。恍惚間下馬,跟那丫環穿過兩道門,來到了後宅。這時,又看到一個丫環,她在前引路。

崔羅什說:「我是過路人,竟得如此垂睞!但畢竟我跟你家夫人不熟啊,貿然去後宅,不太合適吧?」

丫環說:「您就甭廢話了。」

丫環又說:「您不用顧慮,我家夫人是平陵劉府君的妻子,是侍中吳質的女兒,劉府君故去了。我家夫人久慕公子名聲,所以想見見,你可懂得?」

崔羅什心裡嘀咕:「侍中吳質?這名字怎麼有點耳熟?」但來不及多想,只得跟那丫環進去。

進得內室,崔羅什在床邊坐下。不一會兒,屏風後轉出一婦人,雍容華貴,雙目流情,坐於東窗下,與崔羅什攀談起來。

兩個丫環秉燭侍立左右。

此時,崔羅什終於想起吳質是誰了。

吳質,不正是三國時期的魏國的大臣嗎?與現在相隔幾百年,那貴夫人怎麼說是吳質的女兒?莫非這滿屋子裡,除了自己外,再沒有一個是人了?

崔羅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貴夫人說:「我久知崔郎有才,想一睹容顏,今日一見,果然是世家才俊。」

崔羅什沉了下心神,也沒有謙虛,問:「當初,曹丕給您父親吳質寫信,稱他為『元城令』,有這事吧?」

貴婦人說:「我父親做元城令時,我剛出生。」

崔羅什說:「如果我沒記錯,那是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夏天的事。」

貴婦人頗為吃驚:「正是呀!」

崔羅什說:「當時,您父親在元城寫了一封信給曹丕,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願意背誦一下:『臣質言:前蒙延納,侍宴終日,燿靈匿景,繼以華燈。雖虞卿適趙,平原入秦,受贈千金,浮觴旬日,無以過也……』」

可以設想,當時貴夫人就愛上了崔羅什。一句話:太有才了。

隨後二人共論漢魏大事。貴婦人所言,跟後來的《三國志》不差分毫。崔羅什暗自佩服陳壽,這老兄寫的,真是信史!

後來崔羅什問:「您丈夫姓劉,能透露一下叫什麼名字嗎?也許我還知道他。」

貴夫人說:「我家狂夫是劉孔才的二兒子,叫劉瑤的便是,字仲璋,在史上沒什麼名氣,前些日子有罪被攝去,至今也沒回來。」

兩個人又聊了一會兒。不覺間,午夜已過。

貴夫人說:「你應該走了。」

崔羅什問為什麼。

貴夫人說:「天快亮了。」

崔羅什說:「那又如何?」

貴夫人笑而不語,過了一會兒,說:「你還是走吧。」

崔羅什無奈,只好起身告別:「不知何時還能與夫人相會?」

貴夫人想了想,說:「十年後,我們定會重逢。」

崔羅什取下身上的玳瑁簪,贈給夫人,後者摘下手指上的玉環,回送給羅什。

出了大門,崔羅什上馬,走出一段路後,突然想起些什麼,但他不敢回頭。他知道,如果不出意外,回頭便會看到一座大墳。

崔羅什心神不寧,走了一段,就在附近的鎮子住下。隨後,他請僧人在那大墳前做道場,以安鬼魂。

時光流逝,到了北齊後主天統(公元565年~569年)末年,在郡上做公曹的崔羅什奉命修建河堤,正好修到當初那座大墳前。想起往事,感慨不已,便跟朋友奚叔布說了當年的遭遇。說著說著,他忽然淚流:「到現在,正好是十年了。又會發生什麼呢?」

這一年,有一天,崔羅什閑居在家,看到後園的杏子熟了,就隨手摘下一個,一邊吞吃一邊喃喃道。但吃的時候,不小心被杏噎住氣管,呼吸不得,僕人急忙搶救,但終於沒救過來。

崔羅什在郡里做了多年功曹,頗有政績,他吃杏被噎死,州里的人們無不嘆息。

這個故事中,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崔羅什在與貴夫人的交談中顯露出的淵博的學識。主人公有這樣的素養並不奇怪,因為他來自當時頂級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從東漢後期到唐朝末年,是中國的世家大族時代,或者稱之為門閥士族時代(日本和西方稱為中古貴族時代)。到唐朝時,在一種感覺上,隨著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和經濟上的占田蔭客制的廢除,以及科舉選官制度的誕生,魏晉以來的世家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因為就歷史事實看,中國的世家時代有兩個階段最輝煌,一是兩晉北朝,二就是唐朝。

東漢後期,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依靠經學崛起,拉開了七百年世家政治時代的大幕。

三國時,曹操主要依靠潁川荀氏擊敗汝南袁氏。在世家政治正式確立的西晉,河東裴氏和琅琊王氏為雙星。

至東晉南朝,則是我們熟悉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

北朝則首推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唐承北朝而來,以「崔、盧、李、鄭」為四大世家。崔、李各有兩家,加上相對有些沒落的王氏,又稱「五姓七家」:即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

「四姓」或者說「五姓七家」擁有東漢以來綿延的政治和文化上的顯貴傳統,在唐時為整個社會所推崇。這表現在各個方面。於志怪上,就是:唐朝作者給故事的主人公取姓名時,不是姓崔、盧、李、鄭,就是姓蕭、裴、韋、薛、柳、杜(次一等的世家)。

盛唐時,皇家和朝廷對「四姓」進行過打擊。但絲毫不見效果。滿朝大臣如房玄齡、魏徵等仍費盡心思向這四姓求婚。太宗李世民對「四姓」的高傲和社會上對他們的推崇大惑不解,直接點名「崔、盧、李、鄭」,發出迷茫的質問:「我實在不明白『四姓』為什麼如此自矜,世間又為什麼如此看重他們?!」在此之前,他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編修者無視皇室,而將博陵崔氏排為天下第一。

為保持門當戶對和血統的純潔,「四姓」通常不會搭理外人,而只在他們內部進行著通婚。到唐高宗時,皇帝以法律的形式頒布《禁婚詔》,禁止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這七姓中的主要家族自為婚姻。但結果依舊不如意,反倒進一步增加了他們的分量,「皆稱『禁婚家』,益自貴」。

晚唐文宗時(公元826年~840年),皇帝向宰相滎陽鄭覃求婚,希望鄭覃能把孫女嫁給皇太子,但鄭覃寧可把孫女嫁給時為九品官的清河崔某。為此文宗很無語:「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門閥)。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大唐皇室面對「崔、盧、李、鄭」,感到的是沒有辦法的自卑。因為在壓制「四姓」的同時,皇室又稱自己祖上出自隴西李氏。這種矛盾和混亂說明了他們進退失據。

皇室如此渺小,那些世家大族又何以那麼高傲?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政治上世代為官。但別忘了,盛唐時代,朝廷對「四姓」是壓制的,他們真正能做到高官的沒幾個。這跟魏晉南北朝時的情況大為不同。為什麼在沒有高官的情況下他們還那麼驕傲?上面的故事實際上已經給出了答案,這就是文化學識的世代沉澱積累和連綿不斷的傳遞。而這,也是「崔、盧、李、鄭」等世家大族尊貴的本質所在。在東漢後期,他們就是憑著這個崛起的。

所以,世家之貴,貴在文化學識和由此形成的傳統,以及擁有這種傳統的人在自己身上折射出的從容、優雅、高邁的氣質風采。以崔羅什所在的清河崔氏為例,就以家風儉樸孝悌、學識深厚廣博著稱,所以在面對貴夫人時能從容應答。

「安史之亂」後,隨著政治中樞的重建和科舉考試的日益重要,「崔、盧、李、鄭」等世家大族再次在政治領域輝煌起來。他們深厚的家學傳統在科考中顯示出巨大的優勢。

以范陽盧氏為例,在中晚唐時代,共有一百多人考中進士。要知道,唐朝的進士考試是最難的,而且錄取人數極少,每年二三十人。范陽盧氏成績如此優異,自然得益於自東漢以來連綿不斷的家學傳統。再以本故事主人公所在的清河崔氏為例,唐時共十二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亂」後就佔到十人之多,他們基本上都是依靠學識考中進士而走入仕途的。

當時,「崔、盧、李、鄭」中,又以隴西姑臧大房李氏、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盧氏、滎陽昭國鄭氏最高貴。以上四家,即使為布衣,仍傲視公卿:「姓崔、盧、李、鄭了,余復何求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排除裡面的清高外,道出的是他們精神上的富有。如果沒有強大的家族文化傳統,這種富有又如何能支撐得起來?

無憂書城 > 玄幻奇幻 > 唐朝詭事錄 > 第六卷 三國穿越者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黑暗塔7:黑暗塔作者:斯蒂芬·金 2黑暗塔1:槍俠作者:斯蒂芬·金 3千朵桃花一世開作者:隨宇而安 4太古神王作者:凈無痕 5作者:滄月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