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院長信裡面講這段插曲是這樣的:譚孟誠申報的教授A級在校長會上引發了激烈地爭論,領導層意見不統一,當時田院長也參加了會議,他和幾位支持譚孟誠的領導在會上為譚孟誠據理力爭,說明譚孟誠目前的研究水平定會使學院的發展上一個新台階,使遠古大學在納米新材料研究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另外,田院長也在會上強調了譚孟誠並不是無處可去,如果學校沒有一個誘人的待遇,體現不出學校對人才的重視,這樣何以能招聘到頂尖人才呢?
田院長說校長也是很開明、對人才非常渴求的,所以最後校長會基本統一了意見,批准聘用譚孟誠為材料系教授A級,譚孟誠可以在九月份新學年開始的時候到學校報到。最後田院長還在信的希望譚孟誠能告知具體回國日期,回國後儘快和他聯繫。
終於塵埃落定了!
這封信給夫婦倆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心情。
譚孟誠自然非常興奮,他將有一個新的天地供自己施展,那裡是生他養他的故鄉,那裡有他熟悉的人、熟悉的環境,那裡有他的眷戀!從此,他將安心的在自己的家鄉生活、工作,再不用分一半愁心,寄託鄉思了。
簡媛心緒難平,就要回國了,有渴望也有不舍。渴望回到那個熟悉的地方,周圍有自己的父母、親人;不舍的是就要離開他們生活了將近十年的這個異國小鎮,這裡的記憶有苦有甜,是一份獨一無二的人生體驗。
在譚孟誠的催促下,她準備著行裝,又暗暗期盼日子不要過得太快。這一次是永遠地離開,事情繁雜,然而女人的細心也讓她即使在這樣複雜、忙碌的心境下也不能忽視一個現實的問題,她對譚孟誠說:「孩子上學怎麼辦?我們現在得給她聯繫學校了,不是嗎?」
「啊,是啊,得抓緊了,學校眼看就要放假了。」
譚孟誠一家回國,收到了父母的廣泛歡迎。父母年紀大了,希望兒女都在身邊。之前譚孟誠就是否回國一事徵求父親意見時,父親就說:「國內現在發展勢頭相當好,對高科技人才越來越重視,這些人的收入也越來越高,不比你們在國外差,你回來肯定有用武之地。」
現在譚孟誠父母聽說孫女要回國找學校上學,馬上行動了起來,帶著極大的熱情去辦這件事。
與譚孟誠父母家住的小區僅一路之隔的有一所新建的私立學校,學校硬體設施先進,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在這裡可以完成從小學到高中12年學業,但是收費昂貴,若優禾去上這所學校,每年交贊助費三萬五千元,其他費用另算;另外離家稍遠一點有一座公立三明學校,按戶口劃片,優禾應該去上這所學校。三明學校屬區重點學校,建校歷史悠久,譚孟誠就是在這所學校里完成了小學和初中的學業。其他的學校都被他們在一次次討論權衡中淘汰,最終他們選定了這兩所學校。這兩所學校對優禾來說各有利弊。選私立學校,雖然交費高,但是離家非常近,大人和孩子都省不少事;若上三明學校,缺點是有點兒遠,好處是那是區重點,義務教育。
譚孟誠的父母到這兩個學校去諮詢,對方的答覆都是一樣:我們先見到孩子再說。
又是一件懸而未決的事情,令簡媛心裡更加煩亂。
「還要見孩子?難道懷疑我們孩子呆傻、智力有問題嗎?」簡媛不停地抱怨。
譚孟誠說:「人家要見孩子的要求也不為過,等優禾放假我們就回去,你這些天準備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