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劍卿站在沈光禮的書案前,將此行的各項事體一一稟報。他的看法是,閩中燒炭佬供奉陳老相公,已成氣候,貿然取締,會釀成大變,要在閩中深山中用兵,只怕有諸多不便;而且其中很多燒炭佬根本不知道陳老相公的真實身份,的的確確是將他當作死後成神、庇護同伴的某個陳姓燒炭佬在供奉。因此,他以為,堵不如疏,不如順水推舟,凡是有人敢說陳老相公是別的什麼人的化身,就是有意挑撥事端、誘騙朝廷取締鎮壓,故此閩中燒炭佬,對於此等匪徒,應當人人得而誅之。這樣推行十年八年,自可潛移默化,使得閩中燒炭佬人人都只知道、只相信對陳老相公身份的這個正式說法。
沈光禮擺弄著書案上的墨石鎮紙,沉思許久,微一頜首:「這也算得上是釜底抽薪了。好,就這樣吧,不過若有什麼變故,還是要及時上報。」
孟劍卿又道,陳友定那些冥頑不靈的舊部,當初都被貶為賤民,世世代代為倡為優為蛋民;但以他所知,實際上其中有些人在閩中仍是活躍得很,一心一意要無事生非,燒炭佬中,就有他們的人;而閩中各族又與他們有著幾代人密密縷縷結成的姻親關係,難以割斷,所以閩中地方官處理起這些事情來,總是縛手縛腳。如何徹底解決這些禍亂之源,確是一大難題。
沈光禮看著他,忽而微微笑道:「那麼你對這件事情有何看法?」
孟劍卿遲疑一瞬,答道:「卑職見尤有福這種死硬之徒,對雲燕嬌的態度與對卑職的態度大不一樣,所以想到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卑職覺得,與其將這些禍害留在大明國土之上,不如將他們放逐出去。只是如何放逐才能保證這些人不會再危害大明,還需要仔細斟酌。海上仙山雖然對他們也有相當的影響力,畢竟還是不能包攬全局。」
沈光禮沉思良久,搖一搖頭:「這件事關係太大,暫且放一放再說。下一次若要再提起,最好先有一個更詳細的可行方案。」
孟劍卿拱手答應。
至於那兩架殘破的寒鴉弩,孟劍卿已帶了回來,弩身上都有編號,按圖索驥,不算什麼難事,是以沈光禮對此也不在意,只吩咐他查辦之前最好先與應天府打個招呼——應天府畢竟負責京城治安,責任重大,權柄也大。
一應事體稟報完畢,孟劍卿靜候著沈光禮的下一個指示。但是一眼看見沈光禮自書案下拿出來的那個小小錦盒時,孟劍卿驀地屏住了呼吸。
沈光禮將錦盒放在案上,慢慢推了過來,看著孟劍卿,意味深長地微笑道:「聽說雲家已經答應了你的求婚,我也很高興,對你來說,雲燕嬌的確會是一個很好的妻子。這是一點小小賀禮。打開看看吧。」
孟劍卿跨前一步,打開了錦盒。
錦盒中靜靜躺著那十二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溫柔的光澤在燈光下流動閃爍。
沈光禮繼續說道:「這樣的明珠作為聘禮,才算不辱沒了咱們的臉面,也不辱沒了雲家的姑娘。你好好去籌辦婚事吧,我放你三個月的假。」
孟劍卿收起錦盒,見沈光禮再無訓示,便略一低頭,慢慢退了出來。
一出門,夜風便帶著細雪、挾著一股冰寒之氣撲面而來。
孟劍卿的心中,也陡然間撲入一股冰寒。
沈光禮是不是在警告自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瞞過他的眼睛?
再高的山,也高不過太陽。
他從來就沒有信任過那個玲瓏剔透的女子,可是他也從來沒有忘記過那個玲瓏剔透的女子。
只是他不知道,還有人也沒有忘記。
後記:
一、閩中燒炭佬供奉陳老相公的風俗,不知起源於何時,不過至少到民國時期,仍然盛行。
二、洪武二十五年,閩中三十六姓奉旨移居琉球,其後裔至今猶存。為什麼會有這樣一次移民,原因當然很多。是否為了解決陳友定舊部的問題?也不能完全否定這種可能性。
三、之所以將這一篇外傳命名為《桃源》,是因為縱在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可避秦。國家的力量,無處不在;世外桃源,畢竟只是夢想。這是沒有人可以逃過的大勢。
附帶說明:這個番外,與後面第六篇正文的情節有點重複,還請各位看官到時自動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