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說生在帝王家縱有千般萬般不好,也總有一份富貴可言。
紀明宸說我呸!
他從會走路開始就被父皇扔到田地里玩泥巴吃糠咽菜,一周一次開葷打牙祭還是宮裡額外給的賞例,所以他的童年被泥巴、滿腿是汗的農夫、和無數蛇蟲鼠蟻填滿了。
窮就不說了,還苦,每天要修習元力、要練鑄器的本事、還要學寫文章。
六歲的時候,紀明宸實在想不通,問他的父皇:「元力和鑄器這種安生立命的本事叫我學也就罷了,文章學來做什麼?」
他父皇笑著摸了摸他滿是泥巴的臉,說:「你跟你母后出去,若看見高山不念一句『巍峨接天處』,而是仰著頭張著嘴說『哇哦好高啊』,你母后可能會揍你。」
「為父這是為你著想,你要好好學,將來有的是用處。」
紀明宸眯眼聽著,怎麼都覺得將來用處不大,最大的用處可能就是哄母后開心,讓母后覺得父皇教子有方。
不過,他也還是咬牙學了,並且在十歲那年打通了自己的天生紅脈,正式回到宮城,作為皇子輔國。
有一說一,歷史上沒見過哪個皇子是這麼年輕就輔國的,朝中也多有議論,但父皇說:「你怎麼能跟凡人比?你是我最棒的兒子,繼承了你父皇的美貌和母后的聰慧,十歲輔國都算晚了。」
紀明宸當時聽得很高興,覺得自己長大了,就該一肩扛起這家國大任。
但是後來他才發現,呸,什麼最棒的兒子,父皇就他一個兒子,他就是迫不及待想撂挑子然後帶著母后去遊山玩水!
去玩也就算了吧,每到一個地方還必定留下點什麼,什麼在靜水潭外的石壁上作詩誇母后性子沉穩如水,在雙子峰半山腰上刻字說願與母后攜立如此峰,還在萬花谷里立了好大一塊石碑,不刻別的,刻什麼今天天氣很好,意兒對我笑了,笑得比這一萬種花還好看。
膩歪!快半百的人了,也不害臊!
看看他,今年十六歲,已經被誇有明君之風。因著幼時受苦,他分外體恤農人,減薄農戶賦稅、削弱地主勢力、每年還都親自去田間看一看。
父皇時期濃厚的商貿之風漸漸歸於正常,農人地位上升,國內儲糧一年比一年多。
不僅如此,他還文武雙全,文能奪探花,武能贏六城大會。
說起六城大會,紀明宸第一次參加就拿了魁首。
但他是皇子,不屬於任何一個城池,幾位長者一思量,和藹地取消了他的頭銜,改讓六城之人繼續追逐。
紀明宸氣得直鼓嘴,但也沒法子。六城統一之後,六城大會就成了純粹的城池榮耀之事,不再涉及稅收,他贏了也沒用,不如給某一個城池,好慶賀一番。
但他在那場大會上,倒是遇見一個小姑娘。
紀明宸對同齡女子的印象大多來源於自己的姐姐紀意宸。
紀意宸生下來不久就得了一場病,後來雖然好了,但體質變得很古怪,別的女子都纖瘦曼妙,她喝水都長肉,所以一直是圓滾滾胖乎乎的。
為此,她試過節食,也試過加練修習,但到頭來除了再病一場,她還又胖了二兩。
母后很心疼她,一直跟她說女子並非以瘦為美,胖瘦都好,只要是康健長樂就行。紀意宸看著是聽進去了,但性子還是逐漸變得自卑怯懦。
紀明宸十分喜歡自己的姐姐,所以總會顧及她的情緒,時刻觀察她的表情,還總想法子逗她開心。
但在六城大會上遇見的海家姑娘,天生張揚,手裡的九節鞭一甩,仰著下巴就沖他道:「戰場無君臣,你可敢接我這挑戰書?」
紀明宸怔愣地看著她,心想女子原來還能活成這樣。
女子就該活成這樣吧?
他姐姐要是也能這麼自信就好了。
心裡這麼想著,也就沒防備小姑娘手裡的九節鞭,一鞭子過來,他的胳膊皮開肉綻。
「殿下!」四周的人都慌了神。
紀明宸這才回神,皺眉看了一眼自己的胳膊,立馬落下了護盾,而後反手還擊。
他的還擊帶著氣性,因為覺得這小姑娘趁人之危非勇也,說著要切磋,怎麼還搞偷襲。
對面的小姑娘雖然天賦也不錯,但年紀輕了些,教習的師長也定沒有他的父皇母后厲害,沒幾個回合就落了下風。
於是紀明宸很輕鬆地就將人壓倒在了草地上,坐在她身上舉起拳頭問:「你認輸不認?」
小姑娘別開臉,臉上逐漸漲紅:「你給我起來!」
「你先給我道歉,不說一聲就偷襲。」
「我出招之前喊過你一聲了,旁邊的人都可以作證,誰知道你沒反應是不是在準備攻擊,我難道要等你先出手?」她瞪他,臉上紅得要滴血,「再不起來,我就嫁你家去!」
紀明宸回神,這才發現姿勢不太妥當,連忙起身拍了拍衣擺,又伸手想去拉她。
海清理也沒理他,扭頭就走了,頭上的珠釵差點戳到他的臉,背影都看得出來是氣鼓鼓的。
紀明宸覺得好笑,回去的路上忍不住笑出了聲。
荀嬤嬤故意問他:「什麼事這麼開心?」
「沒。」他彎起眼,「我就是覺得她那嘴鼓得好像牛皮囊。」
荀嬤嬤:「……」
也不知道給小姑娘找個好些的比喻,真是沒繼承到他父皇半點的風流勁兒。
不過,既然他感興趣,那海家姑娘便也就得了機會,到宮內來跟他一起上課。
雙劍從天上划過,隔空劈開兩根木柴,再收回劍時,紀明宸已經十九歲,身邊的海清也已經長成了窈窕少女。
母后召了他去,輕聲問他:「你可要娶海家姑娘?」
然而紀明宸猶豫了。
兩人也算一起長大,確實是知根知底,海清看他的眼神也總是帶著光,但,他老覺得少了點什麼,就這麼成親,有些糊弄了。
「容兒臣再想想。」他道。
明意皺了眉,對他搖頭:「你既沒有想清楚,就先讓海家姑娘回去,莫要再將她留在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