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自高祖劉邦立國,經惠、文、景帝,到漢武帝即位之初,「漢興六十餘載,海內艾安,府庫充實」。(《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漢武帝在位期間,雖雄才偉略,卻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起居奢侈。由於「外事四夷之功,內盛耳目之好,徵發煩數,百姓貧耗」(《漢書-刑法志》),到漢武帝晚年,漢朝已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漢書-昭帝紀》)。
漢武帝的連年征戰、窮奢極欲,導致國庫空虛,為了彌補用度,漢武帝允許買官和犯法者以錢贖罪。「用度不足,乃行壹切之變,使犯法者贖罪,入谷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宦亂民貧,盜賊並起,亡命者眾。」(《漢書-貢禹傳》)
吏治混亂,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社會矛盾日趨激化,各地紛紛起義。「百姓貧耗,窮民犯法。」(《漢書-刑法志》)。「盜賊滋起。南陽有梅免、百政,楚有段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范主之屬。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守、都尉,殺二千石,為檄告縣趨具食;小群以百數,掠鹵鄉里者不可稱數。」(《漢書-酷吏傳》)。
漢武帝採用的政策則是任用張湯、趙禹、王溫舒、咸宣、尹齊、楊仆等酷吏,實行殘酷的高壓政策。漢武帝之前,從高祖到景帝,歷經四代皇帝,《漢書-酷吏傳》不過收錄了兩個酷吏,而漢武一朝,就有酷吏十一人。
刑罰一再加重。律令從漢初劉邦在位時的九章,增至三百五十九章,只大辟一項就有四百零九條,一千八百八十二事。以死刑為例比的刑法多至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漢書-刑法志》)。
即使如此嚴苛的刑罰,依然不能阻止走投無路的百姓起義。
漢武帝一直希望臣服四夷。但直到他死,四夷問題也並沒真正解決。因為內亂,匈奴、西羌、西南夷、烏桓等外族的外亂也起。
漢武帝晚年,面對岌岌可危的大漢天下,想到秦朝亡於窮民起義的前車之鑒,才意識到自己一生之過,向天下頒布《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只是漢武帝雖有心改過,卻年事已高,無力回天,只能將一個風雨飄搖的大漢社稷傳給了年僅八歲的漢昭帝。
我要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內憂外患的大背景下。
這只是個故事,對於熟悉歷史,又希望嚴格遵於歷史的看官,只能抱歉。故事就是故事。引用大仲馬那句著名的話做解:「歷史是什麼,歷史不過是用來掛小說的一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