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⑤,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⑥。蓋聞善攝生⑦者,陸行不遇兕虎⑧,入軍不被甲兵⑨。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⑩。
[譯文]
人始出於世而生,最終入於地而死。屬於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屬於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些,卻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佔十分之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奉養太過度了。據說,善於養護自己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兇惡的犀牛和猛虎,在戰爭中也受不到武器的傷害。犀牛於其身無處投角,老虎對其身無處伸爪,武器對其身無處刺擊鋒刃。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領域。
[注釋]
1、出生入死:出世為生,入地為死。一說離開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
2、生之徒:徒,應釋為類。生之徒即長壽之人。
3、十有三:十分之三。
4、死之徒:屬於夭折的一類。
5、人之生,動之於死地:此句意為人本來可以長生的,卻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
6、生生之厚:由於求生的慾望太強,營養過剩,因而奉養過厚了。
7、攝生者:攝生指養生之道,即保養自己。
8、兕:音si ,屬於犀牛類的動物。
9、入軍不被甲兵:戰爭中不被殺傷。
10、無死地:沒有進入死亡範圍。
[引語]
這一章講兩種養生之道。一種是因營養過剩、嬌奢淫佚,故而短命夭折;一種是因行動不慎而造成傷亡。老子認為,人活在世,應善於避害,則可以保全生命長壽。他注意到人為因素對生命的影響,要求人們不要靠著爭奪來保養自己,而要以清靜無為的態度遠離死地。
[評析]
對於此章中「以其無死地」一句,莊子是這樣解釋的:「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請問何以至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慴。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聖人藏於天,故莫之能傷也。』」這句話對老子的「以其無死地」是一個很好的註腳,只要人能夠依照天道行事,那麼外患就不能侵入其身,他就不會走向死亡的領域。所以任繼愈先生說:「老子看來,這個世界到處埋伏著危險,生命隨時受到威脅。他主張處處小心,不要進入危險範圍,只有無所作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老子新譯》)老子生逢亂世,他看到人生危機四伏,生命安全隨時隨地受到威脅,因此他主張不要靠戰爭、搶奪來保護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法來營養自己,而是清靜無為、恪守「道」的原則,他不妄為,不傷害別人。別人也找不到對他下手的機會,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們壽命短促的人為因素。老子以本章文字對人們進行勸說,希望人們能夠做到少私寡慾,清靜質樸、純任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