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姓是以祖上名字為姓的姓氏。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大夫叫弘演,是個被國君器重的能人。弘演的後世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為姓,成為弘姓。弘姓家族本來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為太子,天下要避諱用弘字作為姓名。於是弘姓就都改為李姓。隔了好幾代人後,弘姓才被恢復。後來弘姓就成了歷史上的罕見姓。 郡望: 原郡: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初置,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堂號: 納肝堂:春秋時狄人攻衛,殺衛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國 。聽到消息後回國,尋找懿公屍體,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隻肝。弘演將出使請況向那隻肝畢恭畢敬的作了彙報,然後拿刀破開自己的肚子,將懿公的肝納入自己腹中,說:「我來做懿公的軀體。」說完而死。 遷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後為南海尉,於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時受封為南越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廣東、廣西一帶。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五代時,劉龑在廣州建立南漢政權,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開封人趙廷隱、趙崇韜父子因仕後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開封人趙用賢隨宋高宗趙構南逃,移居江蘇常熟,鄭州人趙蕃移居江西上饒。南宋滅亡後,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發展繁衍。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閩、粵趙氏陸續有人遷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於歐美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