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作為親兵,郭子興出行時朱元璋是不離左右的衛士,當然親兵不止他一人,他也要輪班在帥府門前站崗或守更。
朱元璋從小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個性,在皇覺寺出家當挑水僧,那是為了混口飯吃,沒辦法,他現在連徐達、湯和都不如,百戶都沒混上,只是個親兵。惟一給他慰藉的是,他當親兵可以隨時有機會一睹馬秀英的芳顏。
這天,朱元璋手執畫戟在門口站立。
進帥府公幹的徐達從府里出來,手裡拿著一支令箭。
朱元璋問:「領到將令了?」
徐達說:「山寨那裡給十石糧,元帥差我去護糧。」看看四下無人,小聲問,「想好了沒有?快走人吧!你朱元璋從小胸懷大志,給人站崗當護兵?太丟人,我都跟著害臊。」
朱元璋的情緒卻出奇的好,他輕鬆地說:「這有什麼?韓信那樣的人,還甘受胯下之辱呢,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行。」
徐達用異樣的眼光看了他一會兒,才無奈地說:「你別是中邪了吧?」前幾天他還一肚子委屈呢。
朱元璋:「走你的吧,你才中邪了呢!」
徐達怏怏走去,心裡納悶,這其中必有說道。
朱元璋一眨眼便有道道,徐達太了解他了。
朱元璋這幾天正試圖討好郭子興夫人張氏。討官當,要在郭元帥面前表現才幹,而想得到馬秀英的歡心,先得掃清馬秀英前面的障礙。他知道,張氏雖不是巾幗英雄,可在懦弱無能的郭子興面前說句話還是管用的。
這天張氏正在梳妝台前卸妝,從鏡子里看到郭子興進來了。見他一臉的愁悶和無奈,張氏問他是不是孫德崖又給他氣受了?
郭子興說:「有什麼辦法!他除了主張劫掠,根本無大志,他又總防範著我,這不是桃花山的趙君用也過來了嗎?他們聯起手來,我感到事事掣肘啊。」
張氏卻不以為然,打虎要靠親兄弟,上陣還須父子兵,有天佑和天敘、天爵兄弟倆,還能放心些。
郭子興不好意思說她弟弟是個飯桶,只是說:「光有忠心不行,得有能人,有謀士,有將才,可我沒有。」
張氏說:「可以出賢良榜啊,招天下賢士,為我所用。」
「我何嘗不想。區區之地,有何賢才!」郭子興道,張了榜出去,只來了一個朱元璋,他又根本不是見榜而來。
「這個朱元璋怎麼樣?」張氏問,「聽天佑說,說起來頭頭是道,把你都聽迷了?」
「倒也沒有那麼誇張。」郭子興說這個朱元璋城府很深,所言天下大勢和雄起天下的大策都對,可施行起來也不容易。
「那你怎麼只叫人家當個親兵?」張氏問。
郭子興說也不能光聽他嘴上說呀。況且他新來乍到,尺寸之功未立,驟然委以重任,別人也會不服。
張氏道:「有一件怪事,不知該不該說。」
郭子興問她什麼怪事?
張氏道:「咱家小姐和他很談得來。」
「這怎麼可能!」郭子興很感意外,說,「就不說他們男女有別,也是素昧平生啊。你還不知道秀英是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人嗎?」
「這還用老爺說!」張氏告訴郭子興,她已見過兩次了,秀英和那個親兵有說有笑的,談起來足有一頓飯工夫。
「是嗎?」這一說,郭子興不由得皺起眉頭,他說,「難道,他真的不是個良善之輩,來者不善?」轉念一想,即使他不懷好意,馬秀英也不會越雷池一步啊,從小看著她長大,還不知道她的穩重嗎?
張氏聽他話裡有話,就問還有別的可疑處嗎?
郭子興道,他一來,立刻去找底下的兩個百戶,天敘派人盯了他的梢,他們擔心,這個朱元璋是來使反間計的。
「那可得防著點。」張氏說,「沒家賊引不來外鬼呀。」
郭子興也叮囑張氏,想法從丫頭口中探探口氣,這朱元璋哪一點叫她看中了,連女孩兒的規矩都不顧了?
張氏點點頭:「我會注意的。」
三
賢才是有的,大亂的世道,賢才往往隱於草莽之中。當年佛性大師和郭山甫不約而同提到了浙西四賢是孔明、張良一樣的人物,不管郭子興怎樣出賢良榜,朱元璋認定這樣的人不會登門的,良禽尚知擇木而棲,而況於人?
朱元璋當然不會知道,此時他的師父佛性大師正在浙江青田縣的武勝村拜訪當代大儒劉基。
劉家的房子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間,鬱鬱蔥蔥的楠竹林拱衛著風火牆的院落,青堂瓦舍,飛檐畫棟,整個院子被松柏圍護著,一望可知是鄉里首戶。這家的主人便是在當地號稱預知五百年後天下大事的劉基——劉伯溫。
今天,劉伯溫正在書籍琳琅滿目的書齋里接待遠遊講經的佛性大師。
劉基四十多歲,面目清癯,星目長髯,因為棄官居家,又喜歡道家之術,所以羽扇綸巾,大有老莊之風。
佛性說:「幾年不見,你在這一帶已是名聲大噪了,聽說你對《靈棋經》大有研究,推事極為靈驗?」
劉基說:「學生豈能比得了老師?」因為佛性入佛門前教過他,所以他對佛性恭恭敬敬地執弟子之禮。
「那都是過去了。」佛性道,「從前我只是個設塾開館的教書先生而已,你不過跟我讀過幾天經書,如今則是分道揚鑣了,一個僧,一個道,冰炭不同爐了。」